导读: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编者按(原书编者,以下同):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服药后有瞑眩状态发作,病就会迅速痊愈,这在临床上也是常遇到的事情。疾病如果是病程久,或者是人身体素虚,有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后世所说的战汗,那也是一种瞑眩状态。所谓瞑眩就是吃药中病后,有效验的一种特殊反应。我也遇到过这种事情:我给一个人吃生姜泻心汤,这本来是治下利的药,他吃完了反而下利无度,家属半夜来敲我的门,一问才知道是这种情况。
我说不要紧,你回去吧,再连续吃就好了,这个药是治下利的,它不会使其更下利。来的这个人说不行,您非看看去不可。后来我就去了,正是半夜,病人是个小孩,到了那儿这个小孩子就已经好多了。后来我说把第二煎再吃了吧,他妈还不敢让他吃,我说不要紧,吃了吧,吃完了第二天就好了。”
6.栀子豉汤治愈食管憩室“一个食管憩室的病人,我给他吃栀子豉汤治好了,西医觉得很奇怪。中医就是辨证,有这种证候,就用这种药准行。开始我也不知道栀子豉汤还能治憩室,它之所以能治憩室,是因为憩室发生了心中懊憹、烦热、胸中觉得滞塞这些症状。食管方面的病,栀子豉汤证很多。这个“胸中”指当中间这一道,就是指着食管说的,不是指整个胸,如果指整个胸那是柴胡证了,这点很要紧。
吃这个药也不吐(不像方后说的那样,服药后有吐的情况),我治的那个人,吃了那么多栀子豉汤,他也没吐过。他一天吃两遍,越吃越好,吃了很长时间,后来再进行食管吞钡X线检查就没有憩室了。”
7.栀子豉汤加味治急性心包炎“用栀子豉汤治急性心包炎,我治过,是有效果的。但我不是只用栀子豉汤,是加味。我是这么研究的,《伤寒论》第76条原文写的是‘心中懊憹’,不是心下,不是胃。根据这段,像心包炎这种情况,有是证即可用是方,再配合适证的药物。”编者按:胡希恕先生在上面这两案中对“胸中”“心中”与“胸胁”“心下”等病灶位置进行了鉴别,以说明栀子豉汤根据《伤寒论》原文,对于现代医学的食管憩室、心包炎等疾病有用之的机会,对于临证很有启发意义。8.表实证误用补法后的救逆“表实证非攻表不可,不能用补药,这个我亲身遇到过。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也是个挺有名的医生,遇到一个咱们现在说就是温病的人,那人热得很,他给人吃的就是银翘散这类的药,同时加鲜生地黄。北京的医生早先有个陋习,爱用鲜生地黄这味药,说是解热。那个不行,它是补药啊,是一种强壮性的寒性解热药,表实证的时候用它就不行。就这味生地黄,他用得相当重,我记得用了八钱吧。后来这个病人还是我给看好的。所以这个表实证,要攻表,补药是用不得的。”9.用麻杏甘石汤治儿子疹回无汗喘昏“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在肺炎初期可用,但不能频繁用,要符合汗出而喘这种情况才可用,没有汗也可用,但仍要辨证,此证小儿多见。那年我儿子出疹子,我不在家,他奶奶给他吃牛黄丸,那药太凉了,我回来的时候他的疹子已经回了,喘而无汗,脸红,昏迷不醒,很危险。当时他舅舅正学医,他来开了方子,我不同意,全是一些解表、祛热、解毒类的套方。我说这不行吧,跟他舅舅商量,我说就吃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石膏少用点,麻黄多用一点,他吃完后脑袋慢慢见汗了,就吃这个,后来没再吃药就好了。他那病也是并发肺炎,好了之后,他舅舅说,没有汗用这个行吗?我说没关系,石膏清热不一定要见有汗。这是我刚开始给人家开方子,还是给我儿子,那时我才二十六七岁,我的孩子四岁。”10.大柴胡汤加石膏治急性痢疾“我还记得,那一年我来北京,私人诊所开业,诊所就在大街上,有一个学生跟着我学习。有一次我出诊了,回来问他有病人没有?他说有呀。我问是什么病?他说一个闹痢疾的病人。我说你开方子了吗?他说我开了,开的大柴胡汤加石膏。我不放心,我说带我去看看吧。他带着我就去了,这个病人家离我家不远。我们到那儿时这个病人正在厕所里,他出来后我问怎么样?他说挺好,现在肚子也不疼了,也不发热了,大便也渐止了……所以这个方子很好,痢疾用柴胡剂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大柴胡汤。痢疾这个病,开始时没有用补法,这个大柴胡汤的泻下作用也不大,现在我们用大黄可以用到10克。我自己闹痢疾也吃这个药,一泻就好,这个病来时挺厉害,多有发高热。”来源:胡希恕讲伤寒论胡希恕的9个经方医案精选(推荐)I导读:文前“资料说明”中所说,本文原文一共78例医案。而本文选录的这9则医案,是小编在其中挑选出信息量较大,价值较高的医案加以整理而成,并且保留了原有的序号。文中包含两部分内容:医案部分的价值当然毋庸置疑,而另一部分编者按,是对胡老如何治病用方给予了解析,信息量同样很大。
胡希恕医案卡片(手抄本)(节选)
主编/段治钧、冯世纶、廖立行
(资料说明:胡希恕先生存世的医案,很多是由随诊的学生整理,并以卡片记录,才保存下来的。其中一部分经编者将其汇辑成册,名之曰”胡希恕医案卡片(手抄本)”。当年编者与其他同学商定,分工各自抄写一部分医案,并汇辑成册,然后互换所录,以期彼此都能得到较多的资料。但后来未得到互相交换的机会,故实存的这个抄本中的医案,大约也只有原来卡片中的医案的三分之一了。原抄本共有医案例,减去了与已出版资料中重复的33例,还有78例,经本次整理,奉献给读者共享。)
案1
崔某,男,38岁。年3月17日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加薏苡仁。其中白芍五至六钱,薏苡仁八钱至一两。三剂症已。
编者按:
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非同一人,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比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大都宜本方······加大薏苡仁用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更进一步阐述:“大柴胡汤与大黄牡丹皮汤合方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大的热象,也有柴胡证,大致都可以用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用得太多,都搁6克就行,最好再加薏苡仁。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用,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而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
案2
郭某,男,37岁。素有神经衰弱,工作紧张时,则心烦,身热,汗出,头晕,无精神,失眠多梦,遗精。苔薄白,脉沉弦。
初诊(年4月14日)与二加龙骨牡蛎汤。
二诊(年4月21日)热上冲,汗出已,遗精未作,但多梦,咽干不思饮,肌肤热而自觉寒,小便清长,下肢沉,四末凉。鼠蹊部位不适。仍与上方,附子增为二钱。
三诊(年4月30日):现除精神紧张时稍头疼,吃饭急时致胃不适外,诸症尽除。与上方加减,将息。
编者按: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这个方子(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非常好使,我常用它。还有一个二加龙骨牡蛎汤,这两个方子可以配伍着用。二加龙骨牡蛎汤是上方去桂枝加白薇、附子,附子的量不要大,最大量也不要过6克,开3克至6克。这两个方子我经常并着用,也不去桂枝,因为这个病有气上冲,头眩、发落,上冲得非常厉害,气上冲,不往下走。用它得使上下心肾相交,所以桂枝是要用的。
我用二加龙骨牡蛎汤时就是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里面再加白薇、附子,挺好使的。因为下寒得厉害,阴头寒,精自出,所以要加些附子,少加,这时就用这个方,如果病人没有大寒热,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就行,这个病我经常见,治好的病人也很多了,你们可以试验。遗精有夜间出汗烦躁的,那非加白薇不可,白薇是去烦热的。天雄散一般用不得,若只是寒象我想或可一用,我没用过。”
因此本书医案所说的二加龙骨牡蛎汤,应该都是指二加龙骨牡蛎汤又加桂枝方,以下同。
案3
郭某,男,33岁。主诉遗精十年,小便频数,有时浑浊,曾腰疼,近未作。饮食可,大便正常,不头晕。有手淫(自慰)的毛病。脉左沉弱无力,右大迟。阳痿。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及二加龙骨牡蛎汤先治其遗精。后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其阳痿。
编者按: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记述,胡希恕先生为本方曾加按语称:
“失精为病,大都气血失和而呈上实下虚之证,下虚则寒,故小腹弦急、阴头寒,上实则热,故头眩、发落。脉极虚芤迟是泛论清谷、亡血、失精诸疾的大虚之候,在文法上是一插笔,而芤虽主虚,但按之微紧并亦不迟,可知非极虚,故无须大温大补,只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即可。
脉动以应胸腹动悸、精神悸动不宁,为失精的病根,亦即龙骨、牡蛎的主治。桂枝汤本来不是大发汗药,食热粥、温覆才使病人汗出,今加龙骨、牡蛎等收敛药,只能调和气血而不发散矣,此实治失精的主方。《小品方》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枝加白薇10克、附子3克(这是我的经验用量,与原方稍异),名曰二加龙骨牡蛎汤,于此二方适证加减之,治此证确有奇效。”
案4
某患者,女,50岁。病人腹痛,医院X片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初诊与猪苓汤加金钱草。二诊服药后效不显。细审病情:心悸、头晕、心下堵不适,悟为上冲之象,与猪苓汤方证的口渴、小便不利有异。改与五苓散加金钱草:
茯苓三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桂枝二钱,苍术三钱,薏苡仁六钱,金钱草一两。服上药两剂后排出长形结石一块,医院复诊,结石消失。
编者按: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对五苓散与猪苓汤在治疗淋证方面的不同点做了鉴别:
“小便艰涩疼痛,泌尿系统感染以至于石淋,也就是结石,这些都归这里头(淋证)了。对于结石的治疗也不外乎利小便,猪苓汤是,五苓散也是。若是疼得厉害,加大量生薏苡仁就对了。所以加生薏苡仁、大黄治结石病,这我也有过一些例子。五苓散加生薏苡仁、大黄我试过,猪苓汤加生薏苡仁、大黄我也用过,都好使。如果渴重、偏于热,用猪苓汤;脉浮、有些偏于表证,就用五苓散。“
案5
马某,女,18岁。常发扁桃体炎,一个月前发高热,嗣后即两膝关节红肿疼痛,出红斑,一个月内陆续高热39度左右,热则痛甚,不可屈伸,肘关节亦微痛,曾有一次晕厥。医院诊断为风湿热,注射青霉素、服阿司匹林等药无效。
初诊(年4月30日):现两膝关节红肿疼痛,有红斑,前臂亦见红斑。苔白,脉滑数。发热,行动不便。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生石膏。
二诊(年5月4日):关节疼已不明显,红斑消,肿热已,除上楼时左腿稍感不利外,余无所苦。
原按:桂枝芍药知母汤之治验,尚有腿疼水肿,头亦经常疼,多时不愈者;风湿性皮肌炎,下肢在夜间剧痛,不能安眠者;周身关节疼,有水肿,胸胁胀,时噫气久治无效者等等。有时初服此方出很多小红点,再服则疹消退。
编者按:
《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胡希恕病位类方解》曾言:“慢性关节炎下肢肿者,用本方有良验。并以本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加石膏治年余不解的风湿热得奇效。”可为此例参考。
案6
霍某,女,54岁,小学教师。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多年。手小指关节屈不得伸,腰引及大腿疼,行动困难,稍坐久即不能起。与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症不减。与下方得速治:
赤芍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薏苡仁八钱,附子三钱。
编者按:
更方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加薏苡仁而成。胡希恕先生讲《仲景方剂学》时曾说:“薏苡仁为解凝性利尿药,与附子为伍,解胸痹痛,治关节痛也好使。”由此可知,治疗关节痛,苍术、附子为一个对子,薏苡仁、附子也是相似的一个对子,须知。
案7
马某,男,成年人。十二指肠溃疡,胃痛恶心,噫气不除。与旋覆代赭汤加乌贼鱼骨一钱半、贝母三钱。三剂症除。
编者按: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言及:“十二指肠溃烂见心下痞硬、噫气频作者,于本方(旋覆代赭汤)加乌贼鱼骨、乳香、没药等有验,大便潜血加白及。”此为胡希恕先生的常用方。
案8
晏某,女,46岁。患肝硬化腹水,兼有脉结代,心律不齐明显,且心慌短气。与大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合剂,兼用大黄?虫丸。复诊时脉结代已,听诊时期外收缩偶有所见。
编者按: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肾炎的腹水吃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但是肝硬化的腹水用它就不行。若是血分的水肿光利尿解决不了问题,它是先病血后病水,这种水病叫做血分为病,这个病不光妇人有,男人也有。这腹水要看是怎样一种水肿,像上面说的肾炎的那种水肿,它纯粹是气分为病,所以发汗、利水就可以好;肝硬化的腹水是血分为病,光利水就不行,用大黄?虫丸这个药就很好使,所以要坚持用,它是有效的,古人也有用鳖甲煎丸的。”
《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说道:“结脉多有瘀血,一般以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桃核承气汤治之。”《胡希恕病位类方解》谈到:“余曾以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治疗脉结代之实证,屡验。”此皆可为本案之参考。
案9
贾某,男,50岁。年2月:慢性肝炎,肝功能不正常,肝区疼痛,腰腿酸软无力,时腹胀。脉弦。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更加丹参、茵陈。服药后症已,肝功能恢复正常。但工作过劳时又复,仍与上方即治。
编者按: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血病脉证治第十六》曰:“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说明腹满也常常是血的一个表现,特别是在肝炎病人中多见。观本案及上案,没有特意去治疗腹胀或胃胀,用两者合方补虚温中、解热活血、养血利饮,其症也能自缓。
I声明信息: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