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牵牛子
黑丑,白丑,狗耳草,二丑,草金铃,丑牛子,牵牛,嗽叭花子,
寒,苦,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儿科常用药
苦,寒。有毒。入肺、肾、大肠、三焦经。
泻下消积,逐水退肿,杀虫。峻下逐水,泻水通便,消痰涤饮。
本品通泻之力甚强,长于达三焦、走水分,使水湿之邪从二便排出,以清除三焦气分湿热壅滞,为治气滞便秘之要药。
1.泻下去积:本品泻下之力强大,用于三焦气滞湿热壅遏之便秘甚效,多以本品为末、姜汤冲服。
2.逐水退肿:①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利,如慢性肾炎的全身水肿及缩窄性心包炎的水肿,可与红粉、生姜、大枣同服。②用于肝硬化腹水,可配用本品行气利水。
3.杀虫消积:①用于蛔虫腹痛,与槟榔、大黄各1份研末早晚1.5~3克冲服。②用于蛲虫肛门瘙痒,与雷丸、大黄研末临睡时温水送服。
1.本品有黑白二种,黑丑药力较速,白丑药力较缓。《本草求真》曰:“牵牛子有白有黑,白者其性入肺,专于上焦气分除其湿热,故气道壅滞及大肠风秘者,得此以治;黑者其性兼人右肾,能于下焦通其遏郁,故肿满脚气及大便秘结,俱得以治。”
2.牵牛子与商陆,二药均通泻二便,逐水作用甚强,故水肿胀满、痰饮喘咳、二便不通者,用之均为适宜。商陆外用有解
毒消肿作用,但内服毒性大;牵牛子有导滞消积杀虫作用,虽有一定毒性,但较之商陆为小,故不论大人小儿之虫积腹痛、宿食不消、胃纳不佳等证均可应用。
1.配大黄:牵牛子与大黄性昧同属苦寒,均为峻厉泻下之品。牵牛子偏走气分,大黄偏走血分,二药相伍,一治气分之水湿壅结,一治血分之实邪结滞,相济为用,泻下之力甚峻,具有导湿利水、泻泄热毒、破积通滞之功。
2.配葶苈子:牵牛子和葶苈子同入肺经,均有辛散苦降之功,均能泻肺气、宣上窍而通下窍,二者相须配用,同增泻肺行水、定喘消肿之力,临床常用于痰壅气滞、咳逆喘满。
3.配木香:牵牛子与木香是逐水药与行气药相配所组成的药对。盖水饮内停必兼气滞,气滞不行则水湿难去,故有导水必先行气之谓。此药对以牵牛子苦寒之味泻水逐饮为主,木香又可防牵牛子苦寒伤胃,二者合用,相辅相制,可用于水饮内停、胸腹积水、腹大胀满、小便不利等证。
4.配槟榔:牵牛子除泻下逐水之外,也有杀虫之功,槟榔本具杀虫消积之功,二药相须配对同用,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加强杀虫药力,并可借此二药的利气消积破滞作用排除虫体。
5.配茴香:牵牛子苦寒有毒,性烈走泄,利水道而泻水湿,兼通大肠气秘;茴香辛温,有温肾祛寒、理气止痛之功,能暖丹田、除小肠冷气,为治疝要药。二药并用,专人下焦以消肿止痛疗疝。
胃弱气虚及孕妇忌用。
煎服,3-6克,打碎入煎,散剂1.5-3克,生用或炒用,炒用药性较缓。黑者属水,力速;白者属金,效迟。研烂取头末用。脾虚水肿及孕妇忌服。不宜与巴豆同用。大量服用有损肾脏。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为旋花科牵牛属植物牵牛的种子。生于山坡灌木林中或住宅旁;也有栽培。全国各地均产。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
牵牛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炒牵牛子:将牵牛子置锅内加热,炒至微鼓起,颜色加深时,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雷公炮炙论》:凡使牵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晒干,伴酒蒸,从巳至未,晒干,临用舂去黑皮。
《别录》:牵牛子,味苦,寒,有毒。主下气,治脚满,水肿,除风毒,利小便。
具有泻胃,泻大肠功效。
《本草纲目》:逐痰消饮,通大肠气秘风秘,杀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