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在心衰治疗中广泛使用的经典、常用药,如何正确使用?专家的总结值得收藏!
β受体阻滞剂: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窦律常用β受体阻滞剂:
注意事项:
小剂量起始,每隔2~4周可剂量加倍,逐渐加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静息心率降至60次/分左右的剂量),并长期使用,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Ⅰ,A)突然停药会导致病情恶化
HFrEF合并房颤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心律学会(HRS)房颤合并心衰指南:
节律控制策略并不优于心律控制策略
年中国心衰指南建议:
宽松的心率控制:减少运动和静息时的症状
控制在60~次/分,不超过次/分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房颤指南: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尚无令人信服的治疗可降低HFpEF患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包括控制静息心率
主要针对症状、心血管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
降压对症治疗,可优选β受体阻滞剂、ACEI/ARB(Ⅱa,C)
心率增快与HFpEF窦律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再入院和死亡风险升高的标志物。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HFmrEF与HFpEF的临床表型不尽相同,目前关于其临床特点、病理生理、治疗与预后的临床证据有限
初步研究显示,HFmrEF在病因学、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合并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介于HFrEF与HFpEF之间
对一些随机对照试验的回顾性分析及荟萃分析表明,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改善HFmrEF患者的预后
急性心衰慢性HFrEF患者急性失代偿性心衰(ADHF),鉴别是否与β受体阻滞剂应用相关,相关则适当减量,趋于平稳后再逐渐加量
血流动力学稳定或无禁忌证,可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根据病情适当调整用量
新发心衰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应尽早使用
伊伐布雷定联合β受体阻滞剂是优化心衰治疗的新途径
注意事项:
住院期间需要静脉正性肌力药的患者是高危人群,应谨慎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ADHF稳定期,建议使用低剂量,缓慢滴定
测试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6.25mg,卡维地洛3.mg
地高辛可用于晚期疾病患者:缓解症状,控制房颤患者的静息心率
静脉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衰的应用:
高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的HFpEF
心肌缺血、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功能失代偿,且不存在低心排、低灌注和低血压等禁忌证时,严密监测血压及血液动力学下应用
小结交感过度激活贯穿心衰发展全过程,β受体阻滞剂是慢性心衰的基石用药,与再住院和死亡风险的改善息息相关。根据心衰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目标,与心衰预后直接相关。指南推荐HFrEF尽早、足量、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衰疾病负担严重,β受体阻滞剂应用不充分,心衰管理亟待规范化。心衰仍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论坛”医院韩秀敏教授报告)
RAAS抑制剂: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规范合理使用RAS抑制剂让心衰患者得到最大获益:尽早起始:一旦确诊,尽早使用
足量滴定:服用2周,剂量倍增一次,直至目标剂量
长期使用:坚持治疗时间越久,获益越多
使用RAAS抑制剂出现低血压的患者怎么办?是否存在低血压症状是决定是否干预的关键
对于单纯血压降低的患者,不应停止或减少药物剂量;仅当出现有症状的低血压时,才考虑减少药物剂量。
出现有症状的低血压时,建议:
先调整利尿剂及合用降压药的剂量再治疗导致低血压的其他病因(如血容量不足)若低血压持续存在,最后考虑降低心衰治疗药物(如ARNI)的剂量或停用使用RAS抑制剂出现肾功能恶化怎么办?肾功能恶化的可能原因是
肾脏灌注不足(心衰恶化、低心排出量、血容量不足)肾血管疾病:双(单)侧肾动脉狭窄,肾小球血管前的弥漫性动脉硬化药物:NSAIDS、环孢素、对比剂感染停用RAS抑制剂的时机:
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基线的50%或绝对值>μmol/L(3.5mg/dl)或GFR<20ml(min·1.73m2)(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论坛”医院陈还珍教授报告)
洋地黄:使用要点和注意事项洋地黄类药物堪称是治疗心力衰竭历史最悠久的药物,在我国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仍较为广泛。不同洋地黄类药物的某些取代基不同,使其在使用方法、作用强弱、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代谢中有所差异。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地高辛和去乙酰毛花苷。
中国心衰诊断与治疗指南:根据我国使用地高辛的现状,仍按照年心衰指南,对地高辛维持Ⅱa类推荐对利尿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后仍持续有症状的HFrEF患者可考虑使用使用小剂量和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使之维持在0.5~0.9μg/ml洋地黄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可以使用的情况:
NYHAⅠ~Ⅲ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不耐受/存在禁忌时,可考虑地高辛控制心室率(Ⅱa,B)NYHAⅣ级心衰合并房颤,可考虑静脉应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Ⅱa,B)心衰症状重的HFrEF患者可考虑使用地高辛降低心衰住院风险(Ⅱa,B)不能使用的情况:
室速或室颤心梗急性期(<24h),尤其有进行性心肌缺血者窦性心率的缩窄性心包炎或二尖瓣狭窄高钙血症、高钾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权衡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Ys”或“No”LVEF<35%,有严重心衰症状、低血压,无法耐受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在初始治疗时应用地高辛,已使用地高辛者不宜轻易停用对于已服用地高辛但未使用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患者,待药物逐渐加量后,重新评估患者症状、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如症状可控,考虑停用地高辛不推荐地高辛用于HFpEF患者(除房颤伴快速心室率)以及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禁忌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无症状的心衰患者(NYHAⅠ级)不宜使用地高辛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方法应小剂量使用地高辛,推荐血药浓度维持在0.5~0.9μg/L洋地黄类药物中毒表现包括消化道症状、视觉异常、神经系统异常和各种心律失常,需密切监测,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应用洋地黄类药物需监测:心率和心律:记录静息和运动后心率,定期复查心电图,必要时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
症状和体征:监测心衰症状及体征,注意有无洋地黄中毒相关症状
肾功能和电解质:监测血钾、钙、镁水平。
地高辛血药浓度:在开始使用地高辛1~2周后监测,每1~3个月复查。应在服用地高辛至少6~8h后抽血,建议血药浓度维持在0.5~0.9μg/L。在出现病情变化或联合用药改变时及时复查血药浓度。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临床表现:
心脏表现:特征性表现为快速心律失常合并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为多源性室早(呈二、三联律)、窦缓和AVB,严重时发生室速和室颤。心衰一度好转后突然或缓慢加重应警惕洋地黄中毒应用洋地黄后心电图出现鱼钩样ST-T改变,称为洋地黄作用,并非洋地黄中毒表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处理:
立即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同时停用引起低钾的药物纠正低钾和低镁血症:应补钾至4.5~5.0mmol/L。存在高钾血症、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及高度AVB者禁止补钾治疗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禁止采用电复律,可采取苯妥英钠~mg稀释后缓推,如情况不紧急,可口服(0.1mg,3~4次/d)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无症状者密切观察,有症状者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可植入临时起搏器。严重洋地黄中毒可使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心脏骤停时,在应用地高辛特异性抗体后心肺复苏至少持续30分钟以上,中毒纠正后,分析原因,慎重选择剂量和血药浓度监测方案,避免再次中毒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预防
密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应在服用药物至少6h后检测血药浓度
避免地高辛中毒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高钙、高钾)、心肌缺血、低氧、酸碱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小结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可降低心衰患者住院风险,但对死亡率影响为中性。洋地黄类药物具有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特点。鉴于洋地黄类药物的安全窗较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