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分析及猪病解剖图例

本章仅提供猪病图片,具体治疗可参考“兽医急诊”

第一章:病毒类.疾病

一、猪瘟(CSF):

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为RNA病毒,具有囊膜结构,主要造成猪毛细血管广泛性出血。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

猪瘟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

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一)、最急性型:(猝死型)

往往见不到症状,猪突然死亡,解剖时仅能见到肠黏膜少许出血点,而无其它解剖症状。

(二)、急性型:(经典型)

急性猪瘟,全身淋巴肿胀、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三)、慢性型:(繁殖障碍型、迟发型、慢性型)

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流产。

肥猪表现为: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四)、温和型:(烂肠瘟)

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多以“烂肠瘟”症状出现,猪习惯性腹泻。

二、普蓝(经典弱毒株):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三、高蓝(高致病性变异株)

高热病的本质是蓝耳病毒,除传统的繁殖障碍与呼吸疾病外,还常与其它病原混感,共同引起猪高热、咳嗽、后肢拖行无力、免疫能力低下等症状,快速死亡。蓝耳病毒是目前变异能力比较强的一类RNA病毒,其它主要解剖特殊是肺胰变及实变、皮下粒状出血斑或肌肉出血及梗死。

高致病性变异株的常见特性有:1、免疫抑制;2、毒株变异与竞争;3、抗体依赖性增强;4、抗体生成缓慢;5、散毒时间长;

四、口蹄疫:

五、圆环:

六、伪狂:

七、细小:

八‘、流感:

九、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拉稀:

十、乙脑:

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子叮咬传播,常突然发生,猪体温升至40-41摄氏度,稽留热,病猪精神萎缩,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粘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有的病猪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妊娠母猪突然发生流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和弱胎,母猪无明显异常表现,同胎也见正产胎儿。公猪除有一般症状外,常发生一侧性睾丸肿大,也有两侧性的,患病睾丸阴囊皱襞消失、发亮,有热痛感,约经3-5天后肿胀消退,有的睾丸变小变硬,失去配种繁殖能力。如仅一侧发炎,仍有配种能力。

十一、猪痘:

十二、水泡性口炎:

十三、水泡病:

十四、猪脑心肌炎病毒:

猪脑心肌炎又称猪病毒性脑心肌炎。是由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对仔猪致死率极高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脑炎、心肌炎和心肌周围炎为主要特征。

临床发病常表现出以下两种,即最急性型和急性型。

(一)最急性型:

表现为同胎或同窝仔猪常在几乎看不到任何前期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或经短时间兴奋虚脱死亡。

(二)急性型:

发作的病猪可见短时间的发热(41℃~42℃)、精神沉郁、减食或停食,有的猪表现震颤、步态蹒跚、呕吐、呼吸困难,或表现进行性麻痹。往往在吃食或兴奋时突然倒地死亡。断奶仔猪和成年猪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病死率以1~2月龄仔猪最高,可达80%~%。母猪在妊娠后期可发生流产、死产、产弱仔和木乃伊胎。

十五、猪巨细胞病毒:

猪巨细胞病毒分布广泛,可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巨细胞病毒的早期感染,主要侵害猪的鼻甲黏膜黏液腺、泪腺、唾液腺及肾小管上皮;2周龄左右的仔猪发病后表现为打喷嚏、咳嗽、流涕,与流感非常相似;保育期仔猪及中大猪常发生鼻炎、肺炎以及增重缓慢等症状,中后期可能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种猪感染后巨细胞病毒后,可引起胎儿生长停滞及流产等现象。.

十六、非洲猪瘟:

十七、新生仔猪腹泻综合征:

本病是由多种病毒引发的初生仔在猪3-5天内的急性病毒性腹泻,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本病的主要病原是病毒,抗生素无效。常见病原(其中2-3种混感)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蓝耳病毒、伪狂病毒、圆环病毒、博卡病毒、卡布病毒等。

发病特点为:母猪与新生仔猪同时具有临床症状,母猪主要表现为产前产后便秘,产后发烧不食、少奶甚至无奶。仔猪出生3天左右,开始出现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的食糜)、腹泻,呈鸡蛋清一样,刚开始为黄色稀粪,粪中有少量未消化的奶块和脱落的肠绒毛等,后变成淡绿色。小猪出现吸乳无力,同时,快速表现出脱水症状,血液被浓缩,体内营养运输变得缓慢,体质快速瘦弱,最后衰竭死亡。

十八、仔猪先天性震颤:

 是仔猪刚出生不久,出现局部或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的一种疾病,又称传染性先天性震颤,俗称“仔猪跳跳病”或“仔猪抖抖病”。该病发生原因复杂,与之相关的传染性病原有:圆环1型、圆环2型、伪狂犬、猪瘟、猪丹毒(会伴有高热症状)、母猪营养(低血糖)不足、霉菌中毒、缺乏VE和硒等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全窝仔猪都发病的,病仔猪震颤症状较重,往往在头部、四肢和尾部表现持续性震颤或没有节奏的阵发性痉挛、全身抖动、行动困难,无法吃奶、饥饿而死。若护理得好,过1周左右震颤逐渐减轻或消失,仔猪存活,有的可能长期保持有轻微震颤,生长发育也受到影响。同窝仔猪发病数少的,病症较轻,仅见耳、尾部震颤,大多在数天后消失;如若受到寒冷、惊扰等外界刺激,轻微震颤可能被激发或强化。

第二章:细菌类.疾病

一、大肠杆菌病:

(一)仔猪黄痢

(二)仔猪白痢

(三)水肿病

(四)断奶后腹泻

二、链球菌:

三、副猪:

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关节肿胀、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从2周龄到4月龄猪的健康,甚至可以引起母猪流产。

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目前9型毒力在提高。副猪在血液培养基上无溶血现象,本身不引起严重败血,所以淋巴多呈现苍白、灰白等缺氧性颜色。副猪和其它病原混感时才会引发猪皮肤发红。副猪死亡时体表发紫,肚子大,有大量黄色腹水,肠系膜上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尤其肝脏整个被包住,肺的间质水肿。

副猪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往往在应激条件下,或与其它病原(如:支原体肺炎、蓝耳和圆环)协同时,才作为继发病原加入,引发疾病。与圆环混感时,腹股沟淋巴结常呈大理石状,颌下淋巴结可能严重出血,肝脏边缘出血往往较严重,脾脏上有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肾乳头出血严重,猪脾边缘可能有梗死,肾可能有出血点,肺间质水肿,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有胶冻样物。

四、传胸: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型呈现高死亡率。

主要病变存在于肺和呼吸道内,肺呈紫红色,肺炎多是双侧性的,并多在肺的心叶、尖叶和隔叶出现病灶,其与正常组织界线分明。最急性死亡的病猪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无纤维素性胸膜炎出现。发病24小时以上的病猪。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物质附于表面,肺出血、间质增宽、有肝变。气管、支气管中充满泡沫状、血性粘液及粘膜渗出物,喉头充满血性液体,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纤维素性胸膜炎蔓延至整个肺脏,使肺和胸膜粘连。常伴发心包炎,肝、脾肿大,色变暗。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可见硬实肺炎区,病灶硬化或坏死。发病的后期,病猪的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出现发绀,呈紫斑。

五、肺疫:

六、副伤寒:

七、猪丹毒:

八、坏死杆菌:

九、放线菌:

十、产气梭菌性肠炎:

十一、增生性肠炎:

它是由一种生存於细胞内的格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所引起的。细胞内劳索尼亚氏菌主要在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临床上本病呈现二型:急性型与慢性型。

急性型通常发生於更新种猪及肥育猪。临床症状呈血红至暗红色下痢便,猪只厌食、虚弱、沉郁及突发死亡,死亡率可达到5~6%。

慢性型回肠炎一般发生於20至50公斤体重的生长猪,呈现轻微、非特异性下痢,猪只常厌食及沉郁,感染猪生长发育受阻并形成石头猪。

急性型及慢性型回肠炎两者病变出现在回肠、盲肠及近端结肠,肉眼可见由急性出血性到增生性及坏死性等不同的病变。典型的肉眼病变特性是小肠及大肠粘膜增厚。

十二、渗出性皮炎:

仔猪渗出性皮炎主要由表皮葡萄球菌引发,起因多因为场地中尖税锐物刺伤或小猪打架等引发的。

主要症状是有油性物质渗出皮肤,然后小猪发生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

十三、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是D型)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C型)引起的猪呼吸道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

临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血、颜面变形、鼻部歪斜和生长迟滞,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十四、破伤风杆菌:

十五、布氏杆菌:

十六、炭疽:

十七、李氏杆菌病:

十八、结核杆菌病:

第三章:五体类.疾病

一、附红体:

二、支原体:

三、弓形体:

四、螺旋体:

五、衣原体:

第四章:真菌类.疾病

一、皮肤真菌:

二、毛霉菌:

三、霉菌性肺炎:

第五章:寄生虫病

一、蛔虫:

二、囊尾蚴:

三、棘球蚴:

四、细颈囊尾蚴:

五、毛首线虫:

六、后圆线虫:

七、旋毛虫:

八、冠尾线虫:

九、球虫:

十、住肉孢子虫:

十一、食道口线虫:

十二、疥螨:

十三、棘头虫:

十四、血虱:

十五、结节虫:

第六章:内科类.疾病

便秘:

疝气:

肠变位:

脱肛:

阴道脱出:

子宫脱出:

第七章:中毒类.疾病

赤霉烯酮中毒:

黄曲霉中毒:

食盐中毒:

磺胺中毒:

第八章:综合杂症

一、蜂窝组织炎:

二、仔猪溶血病:

三、低血糖:

四、腹膜炎:贫血:

五、中暑:

六、钙磷锌缺乏:

七、异食症:

八、胃溃疡:

九、尿路感染:

十、乳房炎:

十一、母猪发情障碍:

第九章:器官的不同病变与对应的猪病

一、淋巴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脾脏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扁桃体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胸腺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胸腔病理变化-汇总图

六、心包膜病理变化-汇总图

七、心外膜病理变化-汇总图

八、心内膜病理变化-汇总图

九、心瓣膜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口与舌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一、腮腺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二、喉头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三、气管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四、肺部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五、食道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六、腹腔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七、胃部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八、12指肠病理变化-汇总图

十九、空肠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O、回肠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一、结肠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二、盲肠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三、结肠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四、直肠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五、肝脏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六、胆囊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七、肾脏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八、肾上腺病理变化-汇总图

二九、膀胱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O、肠系膜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一、网膜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二、血管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三、血液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四、子宫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五、卵巢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六、产道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七、外阴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八、流产病理变化-汇总图

三九、胎儿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O、睾丸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一、阴茎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二、脑部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三、脊髓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四、行为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五、声音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六、呼吸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七、关节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八、蹄肢病理变化-汇总图

四九、皮肤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十、眼部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一、耳部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二、鼻部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三、乳房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四、肌肉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五、呕吐物病理变化-汇总图

五六、排泄物病理变化-汇总图

如果喜欢,请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fsxxzy/1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