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表明,心包炎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而其作为隐匿性癌症的第一症状及癌症存活预后因素的意义尚不清楚。
近日,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的来自丹麦的一项全国队列研究,对~年丹麦医学数据库中首次诊断心包炎的患者进行分析。该研究排除了之前已患癌症的患者,对剩余患者随访至年11月30日,进行癌症诊断,将其与一般人群比较,计算心包炎患者的癌症风险和标准化发病比(SIR)。通过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评估心包炎是否可以预测癌症存活率。
结果,在随访的例急性心包炎患者中,有例被诊断为癌症。总体癌症SIR为1.5(95%CI:1.4~1.5),其中肺癌,肾癌,膀胱癌,淋巴瘤,白血病和非特异性转移癌发病率增加趋势明显。这些心包炎患者3个月的癌症风险为2.7%,SIR为12.4(95%CI:11.2~13.7)。3~12个月的癌症SIR为1.5(95%CI:1.2~1.7),随后降至1.1(95%CI:1.0~1.2)。心包炎与无心包炎的患者,癌症诊断后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0%和86%,风险比(HR)为1.5(95%CI:1.3~1.8)。1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0%,相对应的3~12个月HR为1.3%(95%CI:1.1~1.5)。
该研究显示,心包炎可能是隐匿性癌症的标志物,并可以作为癌症诊断后死亡率是否增加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KirstineKobber?eS?gaard,DóraK?rmendinéFarkas,VeraEhrenstein,etal.PericarditisasaMarkerofOccultCancerandaPrognosticFactorforCancerMortality.Circulation..CIRCULATIONAHA...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