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军
冬季来临,新冠肺炎疫情还没赶跑,流感病毒又悄然而至,防不胜防,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人们对流感心怀恐惧,想了很多办法来进行预防,其中预防性用药为许多人所采用。但“方法虽多,莫衷一是”,究竟这些方法作用如何,需要科学对待,千万不要随便乱用。
1
流感疫苗: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流感疫苗是用来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疫苗,适用于任何可能感染流感病毒的健康人,每年在流行季节前接种一次,免疫力可持续一年。实践证明,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是有效的。目前投入使用的流感疫苗有三种,即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全病毒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但是在接种过程中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不得应用于6岁以下儿童。
裂解型流感灭活疫苗是在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当的条件裂解流感病毒,可降低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副反应,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免疫原性,扩大了疫苗的使用范围。
在裂解型疫苗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纯化方法、得到具有很纯抗原组分的亚单位型流行性感冒疫苗。其免疫效果与裂解疫苗相同,并且可用于儿童。
每年冬春季是流感流行季节,因此,9、10月份是最佳接种时机,保护性抗体能在人体内持续一年。但流感灭活疫苗仅对同型病毒有效,对异型病毒效果较差,而且每年疫苗所含毒株成分因流行优势株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需要接种当年的流感疫苗,使用以往的疫苗就没有预防效果。
在不同年龄组中,儿童最易感染流感;其中,学龄前儿童发病率超过40%,在校学生可达30%。为防止流感造成的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心包炎、脑炎、肾病综合征等并发症,6个月以上儿童和小学生应在冬季来临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即使注射了流行性感冒疫苗,也要在半个月后オ能产生抗体。因此,特别强调要对重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流行的背景下,《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
对于≥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2
应用抗生素:无效且有害
目前,在治疗流感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用抗生素相当普遍。更有甚者,在流感流行期间用抗生素来预防流感。这不但无效,反而有害,诱导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一旦受到病菌感染,再使用抗生素反而不灵了。
也有人认为,抗生素虽不能杀灭病毒,却可以预防细菌感染,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研究证实,流感患者用与不用抗生素,退热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说明抗生素对流感并无多大治疗价值。只有在已经确诊或高度怀疑合并有细菌性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才有作用。
3
免疫球蛋白:远水难解近渴
免疫球蛋白(其中大多数为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因而有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的作用。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以及传染性肝炎、麻疹、水痘、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病感染和细菌感染的防治,以及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内源性过敏性疾病。
人免疫球蛋白中不含针对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对流感几乎无任何防治效果。球蛋白注入人体后产生的免疫力,一般2周后就被排泄已尽;要长期保持体内丙种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须每隔2周注射1次。
静注免疫球蛋白属于被动免疫,长期反复使用会干扰人体自身抗体的形成,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免疫球蛋白有时也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喉头水肿、头痛、心悸、恶心和暂时性体温升高等。因此,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流感是不可取的。
4
中药防流感:缺乏针对性
在流感高发季节,一些大型单位如大、中学校,选用板蓝根、大青叶、菊花、金银花等几味中药,煎水让师生员工饮用;还有连花清瘟胶囊,是卫生部推荐治疗甲型HIN1流感的中成药,既有发散外邪的麻黄、薄荷,又有内清火毒的银花、连翘、板蓝根等药物。
有人认为,服用这些中药,对预防流感有一定作用。板蓝根确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对病毒与病菌有抑制作用,但不要忘记它是一味苦寒药物,只有出现温热、热毒、湿热内盛证候时才能使用。
近年来,应用板蓝根发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人不少,因此,板蓝根并非预防流感特效药,绝不能滥服滥用。对其他类似清热解毒、抗病毒中药也应如此看待,某些营养品更无预防感冒的直接作用。总之,药物预防仅限于某个特定时段和某些特定人群,应慎重选择。
流感的治疗原则是预防隔离与药物治疗并重,对因与对症治疗并重。
预防最主要的方法是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合理营养,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御病毒袭击的能力。保持室内通风和环境空气清洁,加强休息,多饮水;适时采取降温退热、补充能量等对症处理。对于有重症流感倾向的患者,需及时就医,在医师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
基层风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