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肠杆菌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本病可危害各年龄阶段的鸡,但主要危害幼鸡,尤其是肉仔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夏季节多发。发病多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此外大肠杆菌病还容易成为某些传染病的并发或继发性疾病。下面介绍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二、发病原因
1、本病可经过带菌的种蛋垂直传播。但更常见的是通过各种污染的媒介物经消化道与呼吸道的水平传播。
2、鸡舍的灰和氨气可导致鸡的上呼吸道纤毛失去运动性,从而使吸入的大肠杆菌感染气囊。
3、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条件、防治措施、有无继发其他疾病等因素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
三、临床症状
1、肉芽肿皮下结缔组织、肌肉、肺和肠系膜等部位常见黄白色肉芽肿。
2、卵巢及卵黄性腹膜炎。产蛋禽卵巢感染发炎,卵泡变形、破裂,腹腔充满卵黄液并引起腹膜炎,致使肠粘连,稍后卵黄凝固,腹腔内易发生腐败,肠壁、腹壁变绿,气味恶臭。
3、输卵管炎。产蛋母禽输卵管明显膨大,内积干酪样渗出物,有时内有软皮蛋,蛋内容物腐败、变色。
四、预防措施1、改善饲养管理。大肠杆菌病病发的鸡舍,大多是由于饲养管理差、饲养密度大、鸡舍空气污浊等因素的诱发下,致病性大肠杆菌会迅速繁殖,导致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搞好环境卫生。由于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处,所以饲养过程中,饲料、饮水、空气等都可能成为此病的传播媒介。所以要加强对粪便的处理及鸡舍空气的消毒与净化。
3、药物预防。
五、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应该选择高敏药物杀灭大肠杆菌,对症治疗,解除表症。
2、大肠杆菌尤其顽固性大肠杆菌治疗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效果较好,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时一定要同时治疗,先治疗任何一种效果均不理想或控制住了易复发,同时配合消毒,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