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起病急,症状重,部分患者会出现高热并导致肺炎、脑膜炎、心肌炎、心包炎等严重并发症,少数病例还可能因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但与普通感冒一样,流感仍旧属于自限性疾病,换言之,起病一段时间后患者可以自行痊愈,民众没有必要过度恐慌,事实上,流感,可防可治。
流感病毒普遍比较容易引发感染,且重症病例多发生于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流感大流行为年至年的“西班牙流感”,竟然造成了~万左右的人死亡。鉴于流感的威胁,为了降低重症病例数与死亡率,积极的做好预防并合理应用药物进行治疗,至为关键。
流感--您该了解这些知识
我国流行的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和乙型两种,一般南方在夏季与冬季易流行,北方则在冬春季爆发流行。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对乙醇、碘伏、紫外线和高温比较敏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2~4天则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痛、肌痛、畏寒、咽痛、干咳、流涕、眼结膜充血等,乙型流感病毒所引发感染的儿童还可表现出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患者的发热一般多为高烧,甚至可以达到39~40℃,并会持续3~5天。
对于流感,应当及早的进行隔离治疗。谨记:早期、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治疗对于缓解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减少流感导致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缩短病毒的清除时间至关重要。一般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为发病后,出现症状的48小时之内或在接触流感患者48小时之内。另外,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更加应该在48小时之内给予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的结果,如果发病超过48小时也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离子通道M2阻滞剂。
流感--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与乙型流感均有效,首选药物为奥司他韦(达菲),其它还有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奥司他韦成人75mg,每日2次。1岁及以上儿童需根据体重给药,每日2次,体重小于15kg的,每次30mg;体重在15~23kg之间的,每次45mg;体重在24~40kg之间的,每次60mg;体重大于40kg的,每次75mg。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使用奥司他韦时,应当相应地调整剂量。奥司他韦有适合儿童服用的颗粒剂型(可威),每袋15mg,相较于胶囊剂,儿童服用更为简便,分剂量也更为方便,且不会出现吞咽困难的问题。
扎那米韦(依乐韦)适用于7岁以上青少年与成人,10mg/次,一日2次,间隔12小时吸入给药,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帕拉米韦成人~mg,小于30天的新生儿6mg/kg体重,31~90天的婴儿8mg/kg体重,91天~17岁儿童10mg/kg体重,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5天,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事实上,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的临床应用数据有限,临床用药经验不足,不良反应情况未知,如有用药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肝、肾等临床指标。
离子通道M2阻滞剂主要有金刚烷胺与金刚乙胺,仅用于治疗甲流,对乙型流感无效。该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多,可引起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呕吐等。近年来由于该类药物对于病毒的敏感性逐渐下降,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已经对其耐药,一般不再建议使用。
注意,目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不能用于流感的治疗。该药为广谱抗病毒药物,适应证为病毒性的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病毒性肝炎,不能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更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的药物。
流感--常用的抗病毒中药
中药中的多酚类物质与黄酮类物质同样对于流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黄连、茵陈、厚朴、重楼等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黄芪、党参、灵芝等则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也有助于对抗流感病毒,因而可以采用中成药来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发病初期,可服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常用的有清开灵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银黄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儿童则可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抗感颗粒等。对于咽痛、目赤、高热、咳嗽、痰粘的患者,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中成药来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以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等。
孕妇感冒,用药时需极其慎重。中药麻黄辛温,有碍胎气,故孕妇需慎用含麻黄的清热止咳类中成药,如急支糖浆、渔人百咳静。此外,妊娠初期,前3个月内,孕妇禁用愈创木酚甘油醚、氨溴索和右美沙芬等祛痰、镇咳药物。孕妇禁用的抗感冒类中成药还有克咳胶囊、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及复方甘草片、咳速停糖浆、正柴胡饮颗粒、羚羊感冒片、抗病毒颗粒及其口服液等。
流感--可防可治
此外,对于流感出现的感冒症状应该对症选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发热时,可以选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泰诺)、布洛芬(美林)等进行治疗。儿童使用阿司匹林退烧,容易引发惊厥、大量出汗等,故忌用阿司匹林或含有阿司匹林及其它水杨酸类的药物。鼻粘膜充血时,可选用减少充血的药物,如伪麻黄碱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当慎用。对于咳嗽患者,可选用镇咳药进行治疗,如右美沙芬、磷酸可待因(新泰洛其、奥亭)等,但是,磷酸可待因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年开始已经被国家明令列为二类精神药品,需谨慎使用。对于咳嗽痰多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选用祛痰药联合镇咳药进行治疗,如氨溴索(沐舒坦)、溴己新(必嗽平)、桃金娘油(吉诺通)、厄多司坦(坦通)等,有时祛痰的作用远优于单纯的镇咳。鼻塞、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的抗感冒药物有引起嗜睡的不良反应,驾车、操作精密仪器、高空作业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此外,抗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选用时应当避免重复用药,以免某种成分超量,比如很多抗感冒药物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而此成分又存在着剂量相关性的肝脏毒性,重复用药是很危险的。
对于流感,非常有必要做好预防工作。高危人群应在流感易发季节,积极的做好预防,如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室内保持通风、减少到人流密集的场所活动、做好自身的卫生工作,勤洗手等等。也可以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力度伸)预防感冒,且加锌的效果可能更好,但每日剂量不宜超过mg,用水温不高的温开水或白开水、矿泉水完全溶化后,再摇匀服下,不能咀嚼或直接吞服。
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早就医治疗。另外,接种流感疫苗,是任何抗病毒药物都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国外统计流感疫苗对于健康成年人的保护率为70~90%,并可降低老年人39~75%的病死率,但目前国内流感疫苗的接种率普遍较低!
流感固然可怕,但只要我们积极的做好防护工作,出现症状及早就医,尽早的开始抗病毒治疗,并采用其它的对症方法治疗,相信一定能够克服之、战胜之。其实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其病程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克服、重建及提升的不可或缺过程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