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鸡常见病的防控(一)
慢性呼吸道病(CRD)霉形体病
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霉形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也称为霉形体病。
一.流行特点:
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末至初春发病率较高。
2.病鸡所产的蛋含有病原体,引起垂直传播。病原体还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本病(水平传播)。
3.在应激的情况下(如接种疫苗、天气骤冷、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迁群、剪嘴、阉鸡、营养不良等)特别容易发病。
4.病程长,常与大肠杆菌、副嗜血杆菌等细菌合并感染以及与新城疫、喉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病并发。
二.症状及病变
1.生长发育差,消瘦,饲养期长。
2.流鼻液、咳嗽、呼吸可闻啰音,有时出现眼炎,严重时呼吸困难.
3.气囊膜混浊、增厚,早期囊腔内有泡沫状粘液,后期有豆渣样物。气管内有粘液或豆渣样物。
4.如合并大肠杆菌感染,还见心包炎、肝周炎。
鸡霉形体病
?原称支原体,分鸡毒霉形体和滑液囊霉形体二种,前者又叫败血霉形体(有人也称慢性呼吸道病)?慢性呼吸道病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而滑液囊霉形体主要表现在腿跛行、关节肿胀等。?霉形体多与大肠肝菌并发感染。
三:防制
1.改善饲养环境,注意保温,防止密度过大,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2.全进全出,定期进行鸡体喷雾消毒。
3.试用疫苗预防:肉鸡可接种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霉形体病弱毒疫苗,种鸡可接种霉形体病油乳剂灭活苗,10天龄、开产前各接种一次。
4.药物防治
有计划地投药防治仍是目前控制本病的关键,其中预防最重要,倘若等疾病已发生流行或严重时才去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⑴用药原则:
①雏鸡出壳头三天要投药,目的控制受污染的种蛋带来的病原体,以及凡有应激因素(如接种疫苗、剪嘴、转栏及气候突变等)时应立即投药1~2天。
②选择药物可根据鸡的日龄、经济成本和预防其他病的需要来综合考虑。
如雏鸡日龄小,用药量少,可用成本高一点的药物,如普杀平,在预防本病的同时还可防治白痢病。
③因霉形体和大肠杆菌病极易产生抗药性,故不能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
④用药量要足,疗程要长(3~5天)。
⑵常用药物
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泰乐菌素、北里霉素、林肯霉素
②四环素类:强力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
③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
④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甲磺酸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沙拉沙星、敌氟沙星
⑤复方制剂:庆普生(林肯霉素+壮观霉素)、特号禽菌净
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眼结膜炎、呼吸困难和咳出带血渗出物为特征。
—.流行特点
1.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以秋冬干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
2.大小鸡均会感染发病,但多发生于中成鸡。
3.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鸡、康复鸡或接种过疫苗的鸡成为带毒者而长时间排毒,均可成为传染源。
4.鸡舍拥挤、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等,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
二.症状和病变
1.早期见单侧性眼红、流泪、流鼻水,后期眼肿、部分眼盲。
2.咳嗽,部分病鸡咳出血痰,呼吸时发生咕噜咕噜的声音,严重时伸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喘鸣声。
3.严重呼吸困难的病鸡冠紫黑色,常突然窒息死亡。
4.喉头和气管前段有多量带血粘液和黄白色假膜,并常有血凝块,慢性经过时喉头被黄白色栓子堵塞。
5.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表面粗糙,甚至糜烂。
?本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成年鸡,造成产蛋率下降。病鸡和带毒鸡是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眼内感染。传喉弱毒苗、传喉—鸡痘二联苗都可鸡群免疫。
三.预防
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即使发病早期的鸡群也可进行紧急接种。但未发生过本病的鸡场不主张接种疫苗,因疫苗的弱毒进人鸡体后,毒力逐渐增强,传播一段时间后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未接疫苗的鸡群造成威胁。
肉鸡接种疫苗时间通常在30日龄接种一次,滴一侧眼或一侧眼鼻,如发病较早,也可在10日龄和35日龄接种二次。建议使用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的D。
近年来,—些常发本病的鸡场,在14天龄或35天龄接种鸡瘟、传染性喉气管炎二联油乳剂灭活苗,既能预防鸡瘟,又能预防本病,效果显著。
四.治疗
1.发病鸡群可注射传染性喉气管炎高免蛋黄液,每只2毫升。也可同时加人病毒消1毫升,效果更好。
2.为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应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如在蛋液中加入链霉素、普杀平等,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强力霉素、特号禽菌净、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
3.使用化痰止咳药,如通喉散、氯化铵(0.2%)饮水。
4.中药治疗:麻黄、杏仁、厚朴、陈皮各
克
苏子、半夏、前胡、桑白皮、
木香各克
甘草50克
煎水供只成年鸡饮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侵害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特点
1.全年均可发生,受应激时易发病,好发于21~28天龄。
2.病毒抵抗力强,一旦污染鸡场难以清除,福尔马林熏蒸可杀死病毒。
3.发生本病后,造成法氏囊受损,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
二.症状及病变
1.突然发病,行动摇摆,毛松怕冷,头颈震颤,伏地昏睡,拉黄白色水样稀粪,很快虚脱死亡.死亡率3~30%。
2.法氏囊肿大、质变硬、表面水肿,呈淡黄色透明冻胶状,囊腔内有灰黄色粘性渗出物或豆渣样物,囊皱壁粗糙变黄,有时可见充血出血。
3.腿肌和胸肌颜色灰暗,常有出血斑,有时可见腺胃粘膜出血。
4.肾脏苍白肿大,呈花斑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病毒病,20—60日龄高发,30日龄左右最危险,并发感染其它病时死亡率高达40%,发病后3—4天死亡高峰,6—7天逐渐平稳。该病为高度接触传染。
传染性法氏囊炎
?防治:防:作好种鸡的免疫接种,使雏鸡有较高的母源抗体。肉鸡可用两次弱毒苗免疫。治:病鸡要紧急注射高免蛋黄
三、防治
1.实行严格的消毒及隔离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强毒污染鸡舍及养鸡环境。
2.接种疫苗:选用北京双价苗于10~12日龄饮水免疫,16~18天龄可再免疫一次。在发病严重地区,建议用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G于12~14日龄饮水免疫。
3.若鸡群发病,应立即注射高免蛋黄液,0.2%肾肿灵饮水1~2天,同时补充多维。
禽流感
禽流感又名欧洲鸡瘟、真性鸡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
一.流行特点
1.许多家禽和野鸟对A型禽流感病毒都有易感性,但发病和危害最大的主要是鸡和火鸡,鸭、鹅、鸽很少发病,多为隐性感染或带毒。
2.A型流感病毒有多个不同毒株(目前发现16个H亚型,9个N亚型),多数毒株的感染没有临床症状,有一些毒株产生慢性呼吸道症状,少数毒株可导致严重感染,伴有中枢神经症状和大量死亡。
3.冬春季流行,各种年龄鸡只均易感。
二.症状
1.急性型:由高致病性病毒引起,此型较少见。
–体温升高,精神萎顿,毛松,打堆,食欲废绝,下痢。
–鸡冠发绀呈暗红色或苍白,头部、面部浮肿,脚鳞出现紫色出血斑。
–部分病鸡出现头颈和腿部麻痹、抽搐等神经症状。
病程1~2天,死亡率可达50~%。
2.呼吸型:由低致病性病毒引起,此型较多见。
?咳嗽,啰音,流泪,流鼻水,鼻窦肿胀,呼吸困难。
?部分病鸡鸡冠和肉垂增厚2~3倍,表面结痂。
?产蛋下降,下降幅度15~35%。
?病程较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以上症状可以单独出现或几种同时出现。
三.病变
1.急性型
–头部和面部水肿。
–胸肌、腿肌、胸骨内面以及心外膜有出血点。
–腺胃与肌胃交接处粘膜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出血,卡他性或纤维素性肠炎。
–肝、脾、肾有灰黄色坏死灶。
2.呼吸型
?眼结膜炎、鼻窦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充血水肿、肺炎、气囊炎。
?卵泡畸形、出血,卵巢萎缩,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
?冠和肉垂增厚,肿胀处中间有黄色粘液或干酪样物,呈夹馅状。
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欧洲鸡瘟、真性鸡瘟,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急性没明显症状,典型症状是面部,肉垂等肿胀,呈暗紫色,鼻有带血性分沁物,呼吸困难。亚急性常见翅下垂、瘫痪、共济失调、气喘。
蛋鸡发病后,有的产蛋率很快下降50-60%,由于呼吸系统被病毒侵袭,发出怪叫声。
四.诊断
本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变,故不容易作出确实诊断,应采集病鸡的气管、肺脏、脑、脾、胰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同时抽取发病时和发病后14~28天的病鸡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以便确诊。
五.防制
由于禽流感传染源广泛以及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突变,原来的低致病性病毒可能突变为高致病性病毒,使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更加困难,应给予高度重视。
1.不要从禽流感疫区进鸡,防止鸡与其他禽类,如鸭、鹅等接触,不要让鸡饮池塘水。
2.怀疑有本病发生时应尽快送检,鉴定病毒的毒力和致病性,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扑杀所有感染高致病性病毒的鸡只。鸡舍进行彻底消毒,空置2~4周才准再次养鸡。
3.流行地区接种用当地流行的毒株制作的灭活苗,以控制由低致病性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传染性支气管炎(IB)
病因
冠状病毒
一般消毒药可将其灭活
与新城疫和流感病毒不同,IBV不能凝集红细胞
IBV有很多血清型,毒株之间抗原性差异很大,不同血清型之间不能或很少交叉保护,从而给本病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常见有M、C株。
流行病学
IB仅发生于鸡,所有日龄的鸡均易感,普遍存在于鸡场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经空气传播,传播迅速,潜伏期短,人工感染18—48小时。
症状与病变
(一)不同的临床型,根据毒株的亲嗜性可分为支气管型、肾型、肠型、嗜腺胃型等。
(二)症状
(1)雏鸡有呼吸道症状:喘气(张口呼吸)、喷嚏、咳嗽、流鼻液、频频摇头。
(2)产蛋鸡的产蛋明显下降,可见软壳蛋或畸形蛋、沙壳蛋,蛋白呈水样。2周龄以内的雏鸡感染或接种疫苗引起严重反应,会引起输卵管永久性损害,以后变成假母鸡。
(3)肾型IB:肉鸡先有呼吸道症状,然后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水样白色稀粪,饮水增加,死亡率较呼吸道型高,5周龄内肉鸡死亡率可高达25%。超过6周龄死亡率减少。
(三)病变
(1)气管或支气管有粘液性分泌物,在小支气管有时可见干酪样栓塞。
(2)肾型IB:肾肿胀苍白,输尿管和肾小管膨大,充满白色的尿酸盐,全体有出血倾向,有脱水症状(尿毒症)。
?本病是由冠状病毒引起,分呼吸道型和肾型两种。肾型多感染3—5周龄小鸡,有时10周龄以内可感染,肾症状明显。呼吸道型多感染成鸡,对产蛋影响很大。并且呼吸道、输卵管症状明显。
四、诊断
(一)病毒分离(肺及气管含毒量高):接种10天龄鸡胚(1)接种后5—7天仍存活的鸡胚肾含多量的尿酸盐;(2)胚体发育受阻,尿囊膜增厚(盲传四代后更易出现)。
二)鉴别诊断
(1)呼吸道症状比喉气管炎和慢呼轻微和短暂,不象传染性鼻炎及喉气管炎有眼肿。
(2)EDS也会减蛋,产白壳蛋、无壳蛋。蛋壳质量也发生与传支相似的变化,但蛋内质量无明显变化。
五、防制措施
(一)疫苗接种
肉鸡5天~7天H滴鼻或饮水接种
4周H滴鼻或饮水接种种蛋鸡12周H52滴鼻或饮水接种
开产前IB灭活苗(可防止减产)
(二)肾型IB可用肾肿灵或克NaCl、克柠檬酸钾加水90升饮服。
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
本病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以产蛋下降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表现为鸡产蛋骤然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加,褐色蛋壳颜色变淡。
年VanEck首先报道了本病,我国在年分离到了病毒。
病原
?EDSV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禽腺病毒Ⅲ群。
?在鸭胚上生长良好,并可致死鸭胚。
?无囊膜,双股DNA。
?病毒能凝集禽类的红细胞,只有一个血清型。
流行特点:
?易感动物是鸡,产褐色蛋的母鸡最易感。
?自然宿主是鸭、鹅、野鸭。
?26~32周龄易发,35周龄以上较少发病。
?垂直和水平传播。
?病毒感染后,性成熟前不表现致病性,产蛋初期使产蛋鸡发病。
症状:
?突然性群体产蛋下降20%-38%,严重者甚至达50%以上。
?蛋壳色泽变淡,蛋白稀薄呈水样,软蛋增多,占15%以上。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输卵管卡他性炎症和粘膜水肿出血。
?组织学变化,输卵管腺体水肿,单核淋巴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可见到核内包涵体。
诊断
?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和症状、产蛋量下降时间比非典型ND、IB、AE等要长得多。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和鉴定
10~12日龄鸭胚尿囊腔接种:HA、HI
血清学试验
防制:
杜绝EDS76病毒传入,加强鸡场和孵化厅
消毒工作。
注意日粮中氨基酸和维生素平衡。
应用灭活苗,对-日龄蛋鸡进行免疫
接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鸡新城疫
一.流行特点
1.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尤甚。
2.未接种过新城疫疫苗或免疫期已过的雏鸡易感染。
3.典型急性鸡瘟传染快、死亡率高,近年来非典型鸡瘟时有发生,呈散发性或慢性经过,死亡率较低。
二.症状及病变
1.冠和肉垂呈暗紫色,毛松翼垂,怕冷打堆,闭眼瞌睡,头颈震颤,站立不稳,倒地侧卧,经2~3天便死亡。
2.嗉囊积液,嘴角流涎,拉青白色稀粪。
3.张口伸颈呼吸,发出咯咯喘鸣声或怪叫声。
4.后期个别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斜颈、转圈、退后行走等。
5.腺胃粘膜乳头出血,小肠粘膜有圆形或枣核状坏死溃疡病灶,泄殖腔充血出血,气管环充血出血,气管内有较多粘液。
6.非典型鸡瘟只见少数出现胃肠变化,有时只见肠道坏死溃疡,不见腺胃出血。
鸡场发生疫情时:
?除隔离、消毒、尸体烧埋外,要采取紧急免疫:60日龄以上的鸡可用1系苗,但要远离育雏群。产蛋鸡群怕影响产蛋可用Ⅳ系苗注射,怕应激,可3倍量饮水免疫
三.防制
1.定期预防接种
a.快大鸡的参考免疫程序
b.石歧杂肉鸡的参考免疫程序
2.免疫失败原因剖析
①疫苗质量问题:疫苗本身质量差或疫苗运输、保管及使用不当,造成免疫失败。
②免疫程序不科学,盲目推迟或提前免疫。
③鸡群有某些疫病存在,如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传支、传喉、霉形体病及球虫病等,都能损伤鸡的免疫器官(如法氏囊、胸腺),降低鸡体抵抗力,影响免疫功能,造成免疫失败。
④饲养管理水平差。鸡舍防疫卫生条件差及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如寒冷、饥饿、缺水、停电、有害气体、霉变饲料、营养不全、滥用抗菌药物等多种因素,都能影响鸡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造成免疫失败。
⑤免疫接种技术失误。如疫苗选择不当、接种方法不当、剂量不足、操作不认真、饮水质量不好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鸡只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效果,造成部分免疫失败。
3.发生新城疫时的紧急措施
对发生鸡瘟的鸡群,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①紧急接种,1月龄内小鸡用5~10倍量IV系肌注,超过1月龄可用3倍量I系肌注,注射时勤换针头。
②如大多数鸡发病时,可肌注高免蛋黄液(适当加抗菌素)和病毒消连注二天,也可用干扰素治疗,用量为2万单位/公斤体重,肌注。
③鸡群发病时,寒冷季节应提高舍温3~5℃,在水中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电解质(雏禽开食补盐),用抗菌素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综合性预防措施
预防新城疫单靠免疫接种是不够的,还须实行各种综合措施,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①搞好饲养管理,增强鸡的体质。重点是饲养密度不要太大,舍内保持通风良好,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
②加强卫生防疫,以防新城疫强毒进入鸡场或鸡舍内,严禁鸡贩直接进入鸡舍捉鸡。鸡场一旦发生新城疫,应停止进鸡,封锁场地并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③要加强对法氏囊病、慢性呼吸道病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这些传染病都能诱发新城疫。
看完请记得点赞,谢谢。
谢谢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