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影像表现
小结
小肠壁或系膜的增厚或浸润(图GI29-1和图GI29-2)
可伴有外在肿块,肠腔狭窄和规则或不规则的黏膜皱襞增厚。
病因包括克罗恩病、肠出血或肠系膜血管闭塞、Whipple病、淀粉样变、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淋巴瘤。
放射性损伤
常表现为浅表的黏膜溃疡、不规则黏膜皱襞增厚及结节状充盈缺损。
可能继发于血管内膜炎并伴血管闭塞和肠缺血。
类癌(图GI29-3和图GI29-4)
局限性或广泛的肠曲分离。
重度促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一个或多个典型的腔内小瘤并伴有特异的肠扭转及成角。
腹水
腹部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
病因包括肝硬化、胰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腹膜转移癌及淋巴系统原发或继发性病变。
肿瘤
部分小肠腔内单发或多发肿块性压迹或成角。
病因包括转移性病变(腹膜转移癌)和腹膜或系膜原发性肿瘤。沿肠腔长轴蔓延的拉伸的固定黏膜皱襞是重要征象。
腹膜内脓肿
伴有肠腔外气体的软组织肿块[多发小透亮区(肥皂泡)或沿筋膜平面分布的线状透亮区]。
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腔内病变或外伤后脓液的局限化,可导致近段局限性肠梗阻(“哨兵”肠袢)。
缩窄性肠系膜炎(图GI29-5)
特异的弥漫性肠曲分离。
肠系膜纤维脂肪性增厚硬化。明显纤维化时,肠管可形成一中心性肿块伴所属肠管的扭转、成角和聚集。
腹膜后疝(图GI29-6)
正常肠管与进入疝囊或其附近肠曲的分离。
发生在十二指肠旁、盲肠旁或乙状结肠旁腹膜皱襞凹陷处。正常小肠在腹膜腔内有一定的活动度。
编辑:影像三人行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图GI29-1克罗恩病
图示明显增厚的肠系膜和肠系膜淋巴结形成分叶状肿块,从而使小肠肠曲明显分离。
图GI29-2肠道出血
图示血液流入肠壁和肠系膜。
图GI29-3类癌
图示肠曲局限性分离伴肠腔狭窄及肠黏膜皱襞纤维性牵拉。
图GI29-4类癌
图示肿瘤引起的强烈的成纤维反应导致肠管的扭转和成角以及中腹部肠曲分离。
+图GI29-5缩窄性肠系膜炎图GI29-6右侧十二指肠旁疝
图示肠袢突人疝囊内,相对游离的部分肠管(箭)在腹腔内,小肠肠曲明显分离。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