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表现有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脐炎、输卵管炎及卵黄性腹膜炎、关节滑膜炎、眼球炎、大肠杆菌肉芽肿等。
一:流行特点
本病可危害各种年限的鸡,但主要危害幼鸡,尤其是肉仔鸡。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夏季节多发。本病可经带菌的种蛋垂直传播、但更常见的是通过各种污染的媒介物经消化道与呼吸道水平传播。鸡舍外环境或水源被致病性大肠杆菌严重污染、鸡舍内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善、应激因素等,是造成本病流行的上要原因。此外、本病也常继发或并发于鸡新城疫、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霉形体病、鸡霍乱、鸡球虫病等原发性疾病。
二:临床特征及病变特征
1.急性败血症:多见于6—l0周龄肉鸡.病鸡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衰竭,排白色或黄色粪便,后突然死亡。剖检可见皮肤、肌肉淤血、血凝固不良,呈紫黑色,肺淤血水肿,肠粘膜充血、出血,心包积液,心脏扩张,肝肿大呈紫色,有时见灰白色坏死灶。这种类型的大肠杆菌病病变特征不明显。仅据剖检难以确诊,常以病原分离作为诊断依据。
2.死胚、弱雏、脐炎:这是由于产蛋母鸡患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或卵巢炎,卵被污染,或种蛋被病原菌污染,未很好消毒所致。其特征是:后期死胚明显增多,有进出现“爆蛋”,弱雏多。弱皱腹部大,体表潮湿,脐孔开张、红、肿、有炎性渗出物或形成“钉脐”。弱雏多在周内死亡(图16—1-2)剖检可见卵此吸收不良,囊壁充血,出血,内容物稀薄,呈灰绿色或粘稠、干酪样.进一步确诊须进行细菌检查。
3.浆膜炎:这类病鸡常见于5-8周龄的肉鸡,主要发生于冬季或继发于新城疫、法氏囊病、慢性呼吸道病等原发之后。临床表现腹水症,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一般无治疗价值。剖检可见心、,包膜、气囊、腹膜、内脏器官被膜等浆膜发生广泛性浆液性(心包积液、腹水)、纤维素性(绒毛心、肝周炎、气囊增厚或凝卵样渗出物)浆膜炎(图16-3—4)、
4.输卵管炎及卵黄性腹膜炎:主要见于管理不善的产蛋鸡,或在非典型新城疫发生之后病鸡停产,冠逐渐萎缩、苍白、消瘦、最后衰竭死亡。病死鸡腹部膨大、变绿。剖检可见输卵管高度扩张,内积凝卵样渗出物,有的输卵萎缩、腹腔允满淡黄色腥臭的液体和破裂的粘稠卵黄,腹腔脏器表面覆盖,一层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内脏官粘连。卵泡变形、变色, 液化或干酪化。肠粘膜肿胀。肠粘膜肿胀、充血、出血。
5.关节炎:参见于跗关节和趾关节,关节肿大,关节腔有粘稠的、混浊的桨液、纤维素性或脓性炎性渗出物、滑膜肿胀、增厚。
6、全眼球炎:单侧或双侧眼肿胀,有干酪样渗出物,眼结膜潮红,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失明(图16—5)。
7.鸡大肠杆菌肉芽肿:这是较罕见的一种病型。病鸡消瘦,无特定症状,在肠浆膜、肠系膜、心外膜等部位见黄白色,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样肉芽肿病灶(图16-6)。
三: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内外环境、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饲料及饮水的卫生管理。防止病原污染。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尤其要搞好种鸡的饲养管理、避免种蛋被粪便污染、加强种蛋及孵化器消毒。
2.防治原发病:因为大多数大肠杆菌病为继发病或混合感染,所以防治原发病特别重要.尤其注意鸡新城疫、法氏囊、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腹水综合征、产蛋下降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3药物治疗:鸡群发生大肠杆菌病后或经常有大肠菌病发生的鸡群,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但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药敏试验表明: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痢特灵药物治疗效果很差,不宜选用。
可选择下列药物:①大霍康拌料连用3—5天;②大力康饮水连用3—5天;或左氟饮水连用3—5天;治疗时最好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药物.并注意交替用药。
华延综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