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麻醉工作中,心电监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监测手段,它是麻醉医生的另一双“眼睛”,为我们及时发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下面是一些关于术中ST段抬高的常见原因分析。1
监护模式不同,数据会有明显差异。如:诊断和手术、监测模式均有参数差异。因此当出现此变化,也应对比排除。2
排除手术操作、体位改变等造成的心脏位置改变,从而引起的st段抬高。如:人工气腹和术中的各种体位变化等。3
术中心电监护电极片的安放位置尽可能准确到位。不同位置的心电传导感应不同,描记的波形也不同。术中心电监护是模拟信号,因此只能做为参考指标,如果术中有全导联,尽可能上全导联的监测方式。在发生异常时,如果高度怀疑其变化,建议使用纸质心电图全导联描记对比。4
排除变异性心绞痛的可能,它的共同特点是发作时冠脉痉挛。冠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冠脉平滑肌节段性或弥漫性可逆的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术中诱因有情绪紧张、激动、麻醉过浅、应激过强等。心电图上出现特有的ST段明显抬高,但不出现q波,肌钙蛋白阴性,可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冠脉痉挛缓解后,心肌的代谢和功能即恢复正常。若痉挛时间过长,也可发生急性心梗。5
排除是否有心肌缺血的可能,首先术中要做到严密观察病人监测的一切变化,找到变化前后的相关性问题,从而找出原因对症处理。所有的术中变化都有其意义,因此严密认真的观察,极为重要。养成术前基础监测心中有数、术中严密监测对比、及时发现变化的好习惯。另外要结合生命体征变化和病人的主诉判断。6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由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心肌内小血管,或由免疫机制产生心肌损伤。心电图可有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及R波减低。7
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是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发生阻塞后,反射性的引起全肺小动脉痉挛,造成右心室急性扩张,心排量骤减导致循环衰竭甚至休克,它的心电图改变在avR中st段抬高,出现显著的R波。8
心包炎:心包炎损伤的是心外膜下的心肌,在损伤的早期(急性期),可以出现由损伤电流引起的st段抬高,其ST段在J点上抬高,特点是:除aVR、V1导联以外的所有常规导联均出现ST段抬高,弓背向下,无相应导联的对应性改变,无病理性Q波,无Q-T间期延长,AVR导联P-R段抬高,ll导联及左胸导联P-R段对应性压低,常有QRS低电压及窦性心动过速。但是心包炎引起的心肌损伤通常不是很严重,st段抬高很快回落。9
室壁瘤由于心室壁运动不正常,导致ST段持续抬高。一般术前超声心动图或左室造影可明确。10
扩张或肥厚性心肌病为继发性ST段改变,其心电图特征为异常Q波和ST段上抬,多出现于ll、lll、aVF、V3-V5导联。一般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可鉴别。11
应激性心肌病(左室心尖球囊综合征)多见于女性,由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诱发。早期可出现心肌梗死样ST段抬高。12
术中电解质紊乱也可以引起st段抬高,如:高钾血症,ST段抬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T波尖而窄,经降低血钾后,上述心电图很快消失。13
还有少数资料显示:低血糖也会引起st段一过性抬高。14
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同于ST段抬高,但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一般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即主波向下的导联出现ST段上抬,而主波向上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15
气胸可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可出现V1-V4呈QS型,ST段轻度抬高或r波进展不良。肺部听诊,气胸侧呼吸音降低,胸片可证实,抽气后上述心电图改变可消失。16
早期复极综合症,其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在J点处开始呈凹面向上或上斜形抬高,在V3-V5导联最明显,可高过3-4mm,ST段抬高不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压低(AVR除外)。这些心电图改变相对稳定,可数年不变。综述术中很多情况都可以引起ST段抬高,能够正确识别ST段变化的意义,可以避免错误解读心电图,和采取不必要的诊疗措施。约稿愿意投稿的战友请将文章发至邮箱:qq.
鍖椾含涓撲笟鐪嬬櫧鐧滈鍖婚櫌闈掓捣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hnxxby/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