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鸡产蛋期“禁抗”的大背景下,产蛋期细菌病的防控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预防细菌病的发生主要靠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等手段。这也只能减少疾病发生率,很难杜绝细菌病的发生。目前不少养殖场产蛋期出现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肠炎等症状,市场上严重缺乏治疗效果好的替抗类药品治疗大肠杆菌等细菌病,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损失。众多细菌病当中,以大肠杆菌病发病最频繁,最具代表性。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大肠杆菌病。
发病概述大肠杆菌分为无致病性大肠杆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病是由条件性大肠杆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输卵管炎、肠炎等病变。大肠杆菌病多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是目前家禽养殖业最棘手的传染病之一,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一、流行病学01大肠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饲料质量不佳的鸡场最易发病。
02病原可以经过消化道传播,饲料和饮水被大肠杆菌污染,尤以水源污染引起发病的情况最为严重;还可经呼吸道传播,沾有本菌的尘埃被易感鸡吸入,引起发病;还可通过污染的种蛋或蛋壳垂直传播。此外,经过交配或污染的输精管等经生殖道传播。
03各种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发生。肉鸡多发生于4-8周龄,蛋鸡多发于开产后产蛋上升阶段。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最为频繁。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01急性败血型产蛋鸡多表现精神沉郁、眼半闭缩颈呆立、两翅下垂、腹式呼吸、减食或不食;部分病鸡拉灰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稀粪;有的鸡临死前出现仰头、扭颈等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以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为特征,肝脏肿大或出血,脾充血肿胀,肠道发炎,肠管黏连等。
02卵巢、输卵管炎型
主要发生于产蛋期的种鸡及蛋鸡,呈慢性经过。病鸡精神、食欲尚正常,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鸡冠发白、发红或发紫、无光泽、萎缩并倒向一边。产蛋减少、破壳蛋畸形蛋增多,蛋壳褪色变白或发灰、蛋壳表面粗糙不平、蛋壳上有针头至米粒大小不等的褐色斑点。部分病程较长的鸡后腹部膨大、发硬、下垂,站立成企鹅状。解剖时可见卵巢发炎、卵泡变为暗红色,较大一些的卵黄变稀变软,输卵管及泄殖腔发炎、出血,有的在输卵管内蓄积有大量干酪样卵黄而阻塞输卵管。
03卵黄性腹膜炎型
多见于产蛋鸡,尤其是人工授精的种鸡,多因在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操作不当而导致泄殖腔、输卵管感染发炎引起。本型又多与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混合感染。特征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等。有的则未见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死鸡一般变现体况良好。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鸡冠发红或暗红,后腹部膨大下垂蹲伏。剖检变化为卵黄变稀、出血或破裂,在腹腔中弥漫着破裂的卵黄液,将腹腔内的肠管、脂肪染为蛋黄色。肠管、腹腔发炎,互相粘连,死亡时间稍长的腹壁、腹膜及肠管变为褐绿色腐败,气味腥臭。
三、防治措施01预防措施做好生物安全,如空栏消毒,场区消毒,带鸡消毒等消毒工作。选用优质消毒剂——威能,严格按照推荐浓度进行消毒,如空栏消毒1:-倍、泡沫消毒1:倍、带鸡消毒1:-倍,确保消毒效果。建议养殖期间每周带鸡消毒2次,舍门口消毒盆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
加强饲喂管理,尤其是水和料的管理。根据每个场的情况定期冲洗水线及对水线消毒,保证鸡群喝到充足卫生的饮水。采用顿饲的饲喂模式,每次喂料空槽间隔确保3小时左右,防止料槽内有沉积饲料发霉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02治疗措施混饮:肠泻康(双葛止泻口服液)斤水/瓶,连用3-5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