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包肝”其实是渗出性炎症的一种——纤维素性炎。当然浆膜炎感染可以造成“包心包肝”的病理现象,但并不是只有浆膜炎感染才能造成“包心包肝”现象。
1.心源性“包心”夏季,鹅群长期处于热应激状态,造成机体血压升高,心冠状动脉充血,肺动脉高压,引起心包积液,日久不愈易呈现纤维素性炎症,出现“只包心不包肝”的病理变化。
2.气囊型“包心包肝”多发在舍内高热、通风不好的冬季,灰尘进入鹅气囊,导致慢性无菌性炎症发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改善环境,长久下去,胸气囊就会发生纤维素性炎症,最后引起心包炎,再发展到腹气囊,则会引起腹气囊炎。
4.肾型“包心包肝”肾肿、肾上浆膜纤维化等病变,蔓延至腹气囊、胸气囊后,最终引起“包心包肝”。
腿软瘫痪,拉黄白稀粪,蹲伏,且死亡后头脚往后伸,呈角弓反张。
解刨症状
对病死鹅进行剖检发现,心外膜表面覆有呈淡黄色的纤维性干酪性渗出物,部分出现心包液增多,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胆囊肿大,气囊上覆有纤维性的膜,肌胃实质部出血,角质层容易剥离。
鸭浆膜炎是因鸭感染里默氏杆菌而发生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至少有21个血清型,且彼此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流行于我国的以1、2、6、10型为主,其中1型最常见,该病目前是养鸭业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往往引发大批量死亡。流行特点:以前本病主要发生于5周龄以内的小鸭,目前随着毒力的增强,基本上任何日龄的鸭子都易感,病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创伤之创面感染,死亡率可达50-90%。临床症状:鸭高烧、缩颈、眼与鼻孔有分泌物,鼻窦肿胀,绿色下痢,中枢神经紊乱,共济失调和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为纤维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脑炎、关节炎等。
技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