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肺病毒
禽肺病毒(Avianpneumovirusesinfection,APV)是火鸡鼻气管炎(TRT)和鸡肺病毒感染的病原,在鸡感染后通常会发生肿头综合症。
1、病原“禽肺病毒”属于副黏病毒,肺病毒亚科、偏肺病毒属,引起火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称为火鸡鼻气管炎;感染鸡后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纤维性渗出导致的气囊炎,鼻气管炎和肿头综合征。病毒能使气管纤毛的活动受到抑制,气管中的灰尘向外排出困难,灰尘中所带的大量细菌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侵害呼吸道。病原禽肺病毒可分为三个型:A型感染火鸡,B型感染肉鸡。
2、流行特点:冬春季节易感,高寒地区发病率居高,该病毒主要经接触水平传播,病禽及康复禽是主要传染源。污染的水源、饲料、工作人员、用具、感染禽和康复禽的流动等也可传播。空气传播未得到证实、截止到目前为止,没有数据说明APV可以垂直传播,但是有人已经在出口后的1日龄检测到APV病毒,据分析有可能是蛋壳表面或者孵化废弃物造成雏鸡之间的水平传播。(种鸡免疫过肺病毒鸡群商品鸡感染率明显降低或零星一过性感染),养殖场从一栋开始出现症状后再一周左右感染全场。
3、临床症状:临床症状与饲养管理、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有关,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幼龄鸡感染后临床症状:气管锣音,打喷嚏,流鼻液,泡沫性结膜炎,眶下窦肿胀和颈下水肿,严重者咳嗽、甩头。肉鸡多在4~5周龄发病,感染率可达%,死亡率和继发感染程度表现不同,在1%~30%之间。发病到5-6天时到达死亡高峰。维持3天左右慢慢回落,病程12-14天左右。
该病出现的第一个症状是喷嚏,一天内发生眼结膜潮红,泪腺肿胀,在以后12~24小时,头部开始出现皮下水肿,最先见于眼部周围,继而发展到头部,再波及下颌组织和肉垂。在早期鸡以爪抓面部,表示出局部瘙痒,接着精神沉郁,不愿走动,食欲降低。眶下窦肿大,斜颈,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普遍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4、病理变化:剖检病变并非其特有,容易与禽AIH9、鸡嗜血杆菌、鼻气管鸟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造成误诊。首先出现鼻甲骨黏膜淤血,后发展到广泛的红色至紫色变化。组织学变化表现上皮扁平,纤毛逐渐消失,上皮下和泪腺充血和淋巴组织增生,泪腺浆细胞增多。病鸡肿头是由于眼眶周围皮下水肿并扩张所致。严重的病例出现肉髯发绀与肿胀。头皮下组织黄色水肿至化脓,眼睑由于水肿和结膜炎而关闭。症状明显处集中在气管粘膜严重出血俗称红气管(与传喉类似)及肺脏严重出血(黑肺),肉鸡感染病变多表现气囊炎,心包炎,肺炎和肝周炎等,有AIH9混感时会出现支气管堵塞现象。
5、发病诱因:鸡免疫力低、早晚季节性温差、通风量大时等应激出现时易感。
6、诊断:实验室PCR检测、病料采集部位,鼻腔黏液、气管、肺、肝脏等器官
(APV、AIH9呈阳性)
7、防控方案:
(1)已经发生的鸡场病鸡出栏后建议按照1级疾病消毒流程;
(2)种鸡及时免疫肺病毒疫苗,防止商品鸡早期感染;
(3)商品鸡预防方案,提高免疫力,减少敏感日龄应激,做好支原体预防,敏感日龄添加抑制病毒的中药;
(4)肿头综合征(肺病毒+传鼻)
银黄口服液+清开素或卡巴匹林钙+香连溶液(停药期内)
银黄口服液+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非停药期)
组方原理:银黄口服液(抑制病毒、支原体繁殖)+香连溶液(抑制嗜血杆菌)
(5)冬春季节减抗防病方案
小结1、从源头抓起,做好种鸡免疫,减少商品鸡感染;
2、商品肉鸡做好提高免疫力及抗应激,做好内环境管理减少全天舍内温差。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