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心脏病学在中国的挑战与期盼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安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

引用本文:

邵群,张志仁.肿瘤心脏病学在中国的挑战与期盼[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5(3):1-3.

扫码免费下载全文:

肿瘤心脏病学在中国的挑战与期盼

邵群,张志仁

(哈尔滨医院 心血管内科 

黑龙江省肿瘤心脏病诊疗中心,哈尔滨 )

摘要

  自年起,肿瘤心脏病学的理念开始在中国获得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语义所致传播受限、名词混乱、观念陈旧、决策错误、对新型药物所致并发症认识不足、忽视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诸多挑战,急需加强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制定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建立多学科决策体系,以规范临床实践。本文就肿瘤心脏病学在中国的挑战与期盼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心脏毒性;多学科决策

  自年国际肿瘤心脏病学会成立以来,抗癌治疗中的心血管问题率先开始被国外同行认知,虽然我国有学者在数年前也开始   英文中对于肿瘤心脏病学有诸多表述,如“cardio-oncology”、“oncocardiology”、“cardioncology”等。我国专家根据中文语境、为便于理解,以投票的方式将其统一为肿瘤心脏病学[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即使是专业的医学工作者、医学媒体接触到“肿瘤心脏病学”这一名词的时候,第一反应常常是问“心脏上也会长肿瘤吗?”,大众媒体和患者更不能快速理解其含义,需要详细解释才能大致了解其医学内涵,使这一观念的普及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当笔者在工作中尝试使用“肿瘤相关性心血管疾病”这一名词后发现这个专业更容易被大众认识和理解,因此面对专业人士、媒体和患者时,区分使用“肿瘤心脏病学”和“肿瘤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可能更有利于肿瘤心脏病学的推广。

2肿瘤心脏病学中的名词混乱问题

  心脏毒性是肿瘤相关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高频词汇,源自英文“cardiotoxicity”的翻译。到底什么是心脏毒性,并无一个确切、统一、被广泛认可的概念。临床医生们常常把抗癌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心血管问题如心律失常、心绞痛、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统称为心脏毒性,概念的不统一会导致交流不畅和诊疗策略选择不当。而当梳理英文文献时,笔者发现cardiotoxicity通常指的是传统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尤其是抗HER2治疗)所导致的射血分数的下降、心功能减退甚至出现临床心力衰竭,因此笔者建议心脏毒性特指以上治疗引起的射血分数下降所致心功能障碍,而其他不良事件如心律失常、心包炎等问题或其他药物引起的心血管问题统称为心血管并发症[2-4]。是否出现心脏毒性(即急性或慢性心功能障碍)是判定终止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最重要依据,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通常可在积极治疗的同时继续原有抗癌方案,错误的临床决策可能影响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

3肿瘤心脏病学中的临床实践问题

  随着肿瘤心脏病学的推广,一些肿瘤医生和心血管医生迅速接受了这一理念,开始重视肿瘤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但由于缺少教材或指南/共识,普遍存在观念陈旧或决策错误等诸多问题。

  3.1观念陈旧在传统的心脏毒性认知中,根据心脏毒性的特点和发病机制,将其分为Ⅰ型(不可逆)和Ⅱ型(可逆转),分别以多柔比星和曲妥珠单抗为代表[5]。对心脏毒性不可逆性的担忧,使一些存在心血管疾病或高危因素的患者直接放弃蒽环为核心的一线抗癌方案。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对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认识的加深,已经发现对于早期出现的心脏毒性及时给予合理干预,其射血分数的下降是完全或部分可逆的,特别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射血分数可逆的患者比例越高[6]。

  3.2决策错误在抗癌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疑似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临床往往没有通过进一步检验和检查确定是否为真正的心血管并发症,就永久终止该患者目前的抗癌方案。事实上,除了少数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外,通常情况下处理并发症的同时可以继续抗癌治疗。

  3.3对新型药物的心血管并发症缺乏了解免疫治疗被誉为癌症治疗中里程碑式的进展,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引起致命性并发症——心肌炎,从最初临床试验中的罕见并发症到正式上市,因心肌炎而死亡的病例数迅速增长,国内外学者均推荐对心脏标记物进行监测[7-9]。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我国应用以来,临床医生对其应用过程中心脏毒性的监测尚无管理规范,并且缺乏相关管理意识。

  3.4忽视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依据血栓栓塞风险和出血风险评估,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然而临床中不预防、预防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错误、预防时间不充分、确诊血栓后治疗不规范等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已经有一些医务工作者通过参加本领域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对肿瘤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开始了解和重视,但众多的二、三线城市和偏远地区很少有机会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的医生仍然存在完全不了解这一领域的情况,肿瘤心脏病学的理念真正落地、进入到临床实践中,依然任重而道远。除举办学术会议外,尽快开发和不断完善线上继续教育课程、推动规范化诊疗巡讲等工作,方能推动肿瘤心脏病学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普及。对肿瘤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在不断加深,遗憾的是,目前仍然缺乏确切的药物一级预防手段,因此多学科诊疗模式、全面基线评估、危险因素控制和定期监测是管理肿瘤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最根本和重要的策略。只有提高认识,做到一级预防、早期识别、及时干预、严密监测、合理治疗,才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短期或长期预后。

4期盼

  (1)通过对抗癌治疗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促进新型药物研发和治疗手段的改进,开展中国原创性临床研究,丰富循证医学证据,寻找有效预防措施。

  (2)通过组建由心血管专家、肿瘤学专家、药理学专家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制订中国自己的诊疗指南或共识,以规范临床实践,指导临床医生采取合理的抗癌策略及监测手段,在最大程度治愈肿瘤的同时,早期发现心血管并发症、及时干预,改善肿瘤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心血管预后。

  (3)建立患者参与的多学科决策体系,通过线下或线上多学科综合治疗,推行2C2D(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mxxby/10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