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养羊,科学养羊
一.羊病的分类及特点
为了便于认识奶山羊病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常需将羊病进行分类。根据羊病发生的原因,可将羊病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种。(一)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病在羊病中是最重要的一类疾病,而且临床上也最多见,一旦发生,常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传染病的病因是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衣原体等,这些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有:1.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小反刍兽疫、口蹄疫、传染性脓胞病(口疮)、羊痘、狂犬病等。2.细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碳疽、破伤风、布鲁斯菌病、羔羊大肠杆菌病、羔羊沙门氏菌病、羊肠毒血症等。3.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4.衣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羊衣原体病。5.真菌引起的疾病如山羊皮肤霉菌病。(二)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指寄生虫侵入体内或侵害体表而引起的疾病,当寄生虫寄生于羊体时,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侵夺营养或产生毒素,使羊消瘦、贫血、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常见和比较重要的寄生虫病有:1.蠕虫病如肝片吸虫病、肺线虫病、绦虫病等。2.外寄生虫如硬蜱病、螨病、羊鼻蝇蛆病等。3.原虫病如梨形虫病、弓形虫、病球虫病等。(三)普通病普通病是指由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引起普通病的常见病有创伤、冻伤、烧伤、高温、寒冷、化学毒物、毒草和营养缺乏等。临床上比较重要且常见的病有:1.消化系统疾病如口炎、食道阻塞、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瘤胃鼓气、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及心包炎、胃肠炎等。2.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肺炎等。3.营养代谢性疾病如维生素A缺乏症、佝偻病、食毛病、酮病、羔羊白肌病、尿结石等。4.中毒性疾病如氢氰酸中毒、有机磷中毒、过食精料中毒、尿素中毒、食盐中毒、霉变饲料中毒等。5.外产科疾病如流产、难产、阴道脱、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子宫炎、乳房炎、创伤等。二.羊病的发生原因
羊病的发生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界致病因素;二是内部致病因素。(一)外界致病因素外界致病因素是指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主要有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机械性致病因素、营养和管理性致病因素五大类。1.生物性致病因素主要指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性致病因素是危害养羊业最重要的一类致病因素,可引起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化学性致病因素主要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物、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化学物质,可引起中毒疾病,3.物理性致病因素是指高温、低温、电流、光照、噪声气压、湿度和放射线等因素,这些因素达到一定强度或作用时间较长时,都可使羊的机体发生物理性损伤。4.机械性致病因素就是包括打、压、刺、狗咬等各种机械力,都可引起羊的机体发生损伤。5.营养和管理性因素由饲养管理不当和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过剩)也可引起羊病的发生。①营养过剩羊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长期过多时,会引起羊发病,如饲料中蛋白质过多,可诱发母羊酮病,微量元素过多可引起中毒病等。②营养不足羊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不足,会引起相应的缺乏症,如维生素D、A缺乏症等硒缺乏症等。③管理不当羊舍饲时,密度过大、停水、通风不良、长途运输、惊吓、追赶过急等,均可诱发羊发病。(二)内在因素羊病发生的内因,主要是指羊体对外界致病因素的感受性和羊体对致病因素具有的抵抗力。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防御能力。既与机体各器官的结构、机能和代谢特点及防御机构的机能状态有关,也与机体一般特性,即羊的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免疫状况等个体反应有关。1.品种差异羊的品种不同,对同种致病因素的反应也有差别,如绵羊易感染巴氏杆菌、羊快疫、羊猝疽,而山羊不易感染。2.年龄差异一般幼年羊和老年羊的抵抗力较弱,成年羊的抵抗力较强。如羔羊易发生羔羊痢疾,而90日龄以上很少发生,而羊黑疫则多发生于2-4岁,膘情较好的羊。3.性别差异不同性别的羊对某些疾病有不同的感受性,如母羊比公羊更易得布鲁氏菌病。4、营养差异营养不良的羊对疾病的感受性明显增高,因为营养状况与机体抵抗损伤的能力有密切关系。5.免疫状态差异免疫能有效地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任何羊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原因引起的,而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奶山羊生产中,必须首先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同时,也要做好环境卫生和清洁消毒工作,以便消除外界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三、羊病的预防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预防、检疫工作,坚持定期驱虫、消毒、预防中毒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体的抵抗力1.坚持自繁自养羊场或养羊专业户应选择健康的良种公羊和母羊,自行繁殖,以提高羊的品质和生产性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做好系谱记录,防止近亲交配。2.做好饲料储备满足羊营养需要,提高羊的抗病力。营养对正在发育的羔羊、幼羊、妊娠期和泌乳期的成年母羊和种公羊尤为重要。特别在配种期更需要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饲料应多样化,营养全面,以利于生长发育与繁殖。不要在用过农药的瓜果园、蔬菜园、农田、公路两旁、绿化带放羊或割草、捡拾菜叶、树叶。尤其是汽车流量较大的公路两旁,牧草不仅有农药残留,而且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如铅等,养羊应以人工种植牧草为主,优质的禾本牧草,豆科牧草,自给自足,既避免了农药中毒与残留的危害,又保障了羊体健康,能产出优质的奶、肉等畜产品。3.在舍内应有适当的运动,防止引起乳房炎、难产、前胃迟缓等疾病。(二)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1.环境卫生从建场开始就应考虑场地卫生、防疫设施。为了净化周围环境,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一是对羊的圈舍活动场地及用具等经常保持清洁、干燥。二是粪便及污物要做到及时清除,并堆积发酵。三是防止饲草饲料发霉变质,保持水源的清洁。四是注意消灭蚊蝇,防止鼠害等。2.消毒的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杀灭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羊场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包括用具)地面、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羊舍保持冬暖夏凉,干燥、卫生、通风。消毒剂要采用多种,轮流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三)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羊体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地对健康羊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羊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免疫接种疫苗可激发动物机体对某种传染病产生特异性抵抗力,是使其从易感转为不易感的一种手段。根据当地农牧部门安排,制定出当地免疫程序。(四)药物预防—抑制、杀灭体内有害病菌药物预防是指把安全而价格低廉的药物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的群体药物预防,常用的有黄芪多糖类、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和微生态制剂。必须注意,微生态制剂可长期添加,但不能和抗菌药物同用。(五)定期驱虫,防止营养耗失在羊的寄生虫病防治过程中,多采取以定期(春秋两季)预防性驱虫的方式,以避免羊在轻度感染后的进一步发展而造成严重危害。发现体内、外寄生虫时,应及时采取驱虫措施。(六)加强检疫—杜绝疫病传入检疫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临床的、试验室的)对羊及其产品进行疫病(主要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了做好检疫工作,层层检疫,级级把关,环环扣紧扣。互相制约,从而杜绝疫病的传播蔓延。备注:其他畜禽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