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太极拳

初次邂逅

考上大学的第一周,喜欢在校园闲晃,只要看到广告广告牌或者布告栏,就会凑过去瞧瞧,看看有什么社团的招生广告。由于我是大学部第一届学生,对一切都觉得很陌生也觉得很新奇,本来想参加空手道社,但是当时并未成立,有看到国术社的招生广告,但是引不起兴趣,也看到太极拳社的小广告更是觉得无趣,就没有多特别留意。尽管如此,只要有碰到团体活动的,都还是会过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毕竟在偌大的校园里,总要找些事情让自己去学习。

有一天傍晚散步到体育场,走下穿堂的楼梯下想看看地下室长什么样子,一片乌漆妈黑正想要离开时,ㄧ群人走下来了,领头ㄧ位个子不高壮壮的,掏出钥匙把韵律教室门打开,后面有ㄧ位穿着米色唐装,其余三五位有男有女高矮不一,陆续进入韵律教室。

好奇心使然,接近大门想多看几眼,此时开门那位先生也转头过来刚好也看到我,他愣了ㄧ下,很客气的问我有什么事情。我也楞住了,就说没事情,只是到处转转,刚好遇见他们想看看是什么社团活动而已。他简单的介绍说是太极拳社,并邀请我ㄧ起练习,我告诉他我想学空手道,他说也没有关系,反正看看而已,我心里想着反正今天也没什么事情就答应了。

进去后开始跟着做暖身运动,从脚踝开始做到头部,边做边听他自我介绍是财金所的陈俊男及目前太极拳社的状况,远处镜子旁正在练拳的苏老师,不看还好,ㄧ看却让人惊艳不已,苏老师的动作沉稳优美流利,存在ㄧ股弹性与韧劲,看似绵绵软软却又实实在在,让从来没看过太极拳表演的我呆住了,忍不住看到结束才回过神来。

有时自己在想也许这就是缘分,被从未见过的太极拳吸引且无法自拔,至少当时苏老师的拳法动作让我有这种感觉,柔韧雄伟,气势磅礡兼且轻灵翔动,感觉这就是我想练的拳。

突然对太极拳产生了兴趣,于是认真的跟着做热身动作。做完之后苏老师开始上课,他带了些资料发给大家,主要是介绍师承,及杨家太极拳的来源,东渡台湾扎根的过程,并提到修练太极拳的过程,及太极拳包含的内容。第一次听到太极拳的故事觉得很有趣,这才晓得原来太极拳是ㄧ门功夫而不是单纯养生的健康操,加上刚刚行拳走架的记忆犹新,让我当下决定参加太极拳社。

接下来的马步弓歩练习,转腰揉胯等动作,苏老师均详细亲切的解释,对要求的规格动作也亲自示范,务必让大家心中留下深刻正确的印象,当然第一次的动作是七零八落,但也无所顾忌,反正大家都ㄧ样通通没学过,既然没学过,那么做不好也是应该的,只要多做几次自然就做好了。

歩桩练习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苏老师请大家轮流感受所谓的发劲,他说太极拳招招能用式式能发劲,并举了个简单的起式中起手的动作为例子,站个无极式双手下垂,请别人双手分搭在手腕上,只见苏老师身体微动双手一起就把对方送到墙上去了,这表演顿时让在场众人傻了眼,连忙上去试试,在搞不清楚状况下被送到墙壁上好几次,他又请大家两两相对,互相尝试,不过没人能做到这看似简单,轻松把人发出去的动作。

最后又示范了几个招式,都能够把人精准无误的发到靠墙的床垫上,这表演让气氛活泼了起来,尽扫双腿酸痛的无力感。课程结尾是再蹲ㄧ次马步,由于有了先前发劲的印象,站起马步功操众人格外认真。

第一堂课有许多的回忆,也忘记了许多细节。马步弓歩的要求让双腿硬了两周,原来认真练完后走路真是ㄧ拐一拐,连上下楼梯都要扶着腿才上的去,还以为是苏老师说的笑话,等自己也遇到相同情形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两腿的酸痛并未浇息我的热情,仍旧每周去上太极拳课,带着酸痛的腿回宿舍,拉筋也拉出了兴趣,并自己发明睡觉前躺在床上拉筋的姿势,效果还真的不错。唯一让人泄气的就是发劲,看老师也不过是轻松ㄧ抬手,对方就弹出去,但轮到自己做动作却是无论怎么样用力使劲对手都不动如山。只能把老师说的松字诀记在心理,但从未感到自身所发松透出去的劲道。

几件比较印象深刻的事情

1.接触了丰富的太极藏书

太极拳社当时的社长是财金所二年级的陈俊男,个子不高但颇为健壮。他说以前曾亲身领教过太极拳的威力,所以只想专心学太极拳不想学其他门派。

有几次清晨起来与学长一起练拳,听他讲了许多杨家的事,又带我去看社团购置的书籍,约有二十几本吧,几乎市面上买的到的杨家太极的书都有,那批书现在应该还保存在社团办公室里,当然市面也有重新编校过出版的新书。

其中有陈炎林写的太极拳刀剑竿散手合编和杨澄甫的遗着,借回来后仔细阅读,看不懂的地方很多,但里面的拳照插图理论经验招式名称却让我读的津津有味。尤其是后面的太极剑和太极刀,不但有招式名称,还有动作白描图片,根本就是剑谱啊!

以往只能从武侠小说的文字里去想象刀剑世界,如今却有机会亲自提着刀握着剑演练传说中的剑法刀招,这种感觉很奇妙,令人兴奋不已。问了学长后才晓得我们以后也会练兵器,拳是基础,兵器不过是手脚的延伸,他叫我先专心习拳,功底札实了,不论学什么东西都能够快速上手。

听了有些泄气,不过想想也觉得颇有道理,连个马步都站不了多久,拳架动作也打的歪七扭八,这种情况去学习更为精深复杂的兵器套路,练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恐怕也是零零落落,上气不接下气,无法展现刀的霸道与剑的轻灵。

2.右脚底的受伤

直到现在我也还不晓得当初是为什么受的伤,伤又在哪里。记得在接近年底时候,走路开始一拐一拐,原因是每当右脚板走路下采,到了某个位置,脚底板就有ㄧ点刺痛传来,让我不能继续施力,只好右脚偏ㄧ点,换另一个位置着地,走路都有问题了,遑论跑步与练拳,当时年轻没想太多,仍旧是继续练习各项老师教的功操动作。

马歩还好,反正两只脚动来动去,只要不压到痛点还可以接受,弓歩可能因为姿势不标准也压不到痛点,这也让我混过去了,等到站手挥琵琶这歩子,前脚一后脚九的重心分配,开始有些吃力,苏老师再一过来调整动作,把支持全身重量的右脚姿势一挪动,身体腰胯关节搬到正确位置,瞬间只听啊的ㄧ声,脚心传来的刺痛让我整个人软坍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

苏老师走过来问我怎么回事,我简单的说明了情形,并且泄气的坐在地板上,没想到苏老师也盘坐了起来,举起我的脚底板,也不顾脚底乌漆妈黑脏的要命,开始推拿起来,拇指搜寻痛点,并问我是否此处疼痛,摸索了几个地方后,手指按到痛点,我忍不住了叫了起来。

确定位置后,苏老师叫我忍耐一下,开始用劲转动手指,老实说真的非常痛,差点没把脚给抽出来,转了几下,突然一发指劲,啪的一声,其实没听到声音,但是可以很明确的感觉到痛的地方有一点碎开了,非常集中的一点碎裂成数片,然后奇迹似的怎么按都不再有类似的痛楚了,甚至可以感觉到一个圆核状物体破碎的感觉。

真是奇妙,苏老师解释可能是我不小心采到什么东西,造成微血管破裂,又因循环不是很好,积血淤积在脚底,压迫到周遭神经,击碎后就好了。说来也蛮神奇的,但这是亲身的经历一点不假,休息过后就不再痛了,可以照常练拳。

苏老师很注重健康保健,他提到自己的脚版也长了鸡眼,如果要去除需要开刀,但一开刀就无法练拳,所以拖了很多年都不去治疗,并提醒我们如果有任何病痛一定要治好,免得到老后悔。

后来我的右脚一直没什么事情,但左脚到了中央大学念书后,加入了中央的太极社,练了两个月后,左脚也开始痛起来而且是站桩步时才痛,痛在涌泉穴周围一片,也因此几次因痛未去练习后,加上被同学怂恿一起看周五的电影,学期末就脱离了中央的太极社。

3.盘架子

什么叫做盘架子?

把拳架放慢,规矩工整的操练,从中揣摩重心转换身型动作,顺便锻炼脚力与心脏,杨家老架规规矩矩打完一趟约25分钟左右,已经算慢了,但盘架子速度要求更慢,更加规矩。

每到定式还得停下,从脚到头内外审视,上下观照,把位置摆对只是基本,还要做到松的境界。这个“松”字说来轻松,实际做来却总是龇牙列嘴,达不到老师的标准,真不知有多少个人败在这个松字诀上。

当然刚开始练习是达不到标准的,动作先正确了,在求进一步吧。我用这种想法出发还蛮顺利的,动作先对了,再求顺畅。不过也很奇怪,看似几个简单的摆手荡手,提腿移步,却是怎么做都错,不是脚忘了动,就是手忘了移,要不身体忘了转过来,协调性稍差的可能连动作都还搞不清楚,看苏老师做几个动作简单的要命,就以起式到揽雀尾前的左云手棚几个动作吧,在场五六人,除了社长副社长外,其他人包括我在内,无不手忙脚乱,以前瞧不起“慢”这个字,以为有什么了不起,现在却真的感到自己动作一放慢后,就什么都不会了。

原来太极拳慢归慢,但要慢的有韵味还真是件困难的事情。嗯!心中原有的想法真的慢慢改变了,从盘架子的过程中,学习观照自己的身体内外,是否合乎规矩,心境也平稳起来,随着时间的过去,发现眼睛比以前清亮了许多,也不在茫茫然,能够把内外环境理解的清楚多了,对我自己而言,盘架子的收获甚大。

4.心得

上学期就在双腿无尽的痛楚中过去,但也学到了基本动作及第一段拳架,说真的太极拳的动作并不难,不但不难甚至应该说很简单,只是速度缓来慢去,轻提轻放的节奏中蕴藏着强烈的挫折感。也不过就是ㄧ个右手下采左手前弸的弓歩加上重心缓缓前移嘛,却能让人龇牙列嘴,这边肩膀歪,那边屁股翘,ㄧ下腰硬了,ㄧ下手抖了,刚注意顶头悬,这下脚步又不正确,看似平凡无奇,能做的好看(只是好看而已)却没有几个,遑论漂亮打完第一段的拳架。

真要说起上学期的心得,还真的说不出来,除了每天扶着脚去上课,就是每周四练完拳后的酸痛感,不过学期末时,老师教完了第一段拳架,这已经让我很有成就感了。还常常傻傻的逢人就说太极拳多么好,希望大家都能来参加社团一起练太极拳,到现在如果还遇到当时的同学,大家对我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那个练太极拳的同学吧!

end

文案:吴秉奇

排版:梁燕枝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scxxby/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