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黑龙江省13市地年政府工

  伴随着黑龙江省各市(地)“两会”以及省“两会”的相继闭幕,一些备受百姓期待的数据纷纷出炉。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遇到多年未有的下行挑战,油、煤、粮、木四大传统产业领域集中出现负向拉动。但是,黑龙江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东北发展的工作部署,既借助国家支持,又奋发有为,发挥优势,注重工业,多点培育,在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鲜明供给优势的产业领域发力,推动创新创业,优化发展环境,挖掘释放发展潜力,经济在预期中运行,新的增长因素和力量进一步汇集。

初步核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亿元,增长5.7%。

  第一产业增长5.2%,高于全国平均1.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由于占规上工业半数的能源工业负增长3.7%,导致增速回落,增长1.4%,低于全国平均4.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长10.4%,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重为17.5:31.8:50.7。

  因油价大幅下降,公共财政收入实现.2亿元,下降10.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全省总体如此,但是各市(地)做得究竟如何?让我们翻开各市(地)政府工作报告,一层层抽丝剥茧,摘出“纯干货”。

排排坐经济指标先说话

作为省会城市,年,哈尔滨依旧担负起了全省经济发展“老大哥”的角色,GDP总量突破亿元大关,达亿元,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尽管受到资源约束,导致石油减产,遭遇史上首次经济负增长,但是大庆仍以亿元的GDP总量紧随其后。牡丹江进入前三,GDP总值达亿元,哈、大、牡成为龙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绥化表现十分抢眼,GDP总量首次突破千亿,位列全省第四位。齐齐哈尔则排名第五。除了这5个市(地)之外,其余8个市(地)各自的GDP总量均在千亿以下,其中佳木斯为最高,其次为鸡西、黑河、双鸭山、鹤岗、伊春、七台河、大兴安岭,千亿级GDP总量以下的8个市(地)间,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多亿元,差距显著。

增速方面,一部分市(地)遭遇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经济表现形势不容乐观。其中,大庆GDP增速跌至“冰点”,亟待复苏。其他市(地)中,哈尔滨以近8%的增速名列前茅,绥化、牡丹江等紧随其后,其余市(地)表现相对一般,基本上在5%上下。

其他经济指标方面,各市(地)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几乎全部实现快速正增长,令人欣喜。在整体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实属不易。

上项目要热闹更要成效

“上项目”,是年黑龙江省各市(地)经济发展的“热词”,如何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升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树立发展特色,不仅要热闹更要有成效,是各市(地)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产业发展体系相对完善、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会城市哈尔滨主打“产业升级牌”和“创新驱动牌”。年重点推进的通联新能源客车、万鑫石墨园等个工业项目和个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哈飞通用直升机、航天海鹰3D打印等5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永泰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开业运营,有力地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户、销售收入超过万元的户。

遭遇经济负增长的大庆另辟蹊径,在推进“以化补油”战略的同时,积极培育多元产业体系。以沃尔沃整车项目为牵动,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江森汽车座椅等项目建成投产。完善忠旺集团万吨高精铝深加工项目建设条件,加快推进全面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抢抓全国云计算产业区域性布局的机遇,引入华为东北数据云中心、国裕“创业云+”等应用项目,带动大数据、互联网+、现代商贸物流等关联产业快速成长。

鸡西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年实施投资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项,当年完成投资44亿元。北汽普莱德锂电负极材料、青岛啤酒搬迁扩建、汇源集团新生态乳业基地等一批新开工和续建项目加快建设。新科万吨洁净煤、月亮岛水上乐园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为鸡西转型发展注入了动力,增添了后劲。

同为“资源大市”的鹤岗也亟需实现产业转型,推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在强力推进煤电化工以及高端石墨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大力推进科技型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实施“全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企业48户。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到位资金80.8亿元。

“农业大市”绥化将经济发展突破口放在工业经济上,年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签约产业项目个,合同资金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11.3%。开复工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新开工个,推进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2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亿元,增长6%。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7.8%。食品、能源、石化产业比重达到73.1%,主导产业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大兴安岭制定了蓝莓和黑木耳产品技术标准,62个产品获得森林认证,绿色食品实现产值31.2亿元。北极村景区晋升5A级,百环、龙江第一湾和南瓮河湿地晋升3A级,旅游接待万人次,实现收入43.4亿元。争取到省地质勘查专项资金3.1亿元,松岭钼铅锌矿项目46项前期手续已办结33项,“双超”实验和草苁蓉保护区调整分别得到国家和省批复,规模以上矿产开发业实现产值3.5亿元,实现了优势项目的接续发展。

保民生聚力提高获得感

两会前,人民网记者深入冰城大街小巷,聆听百姓心声,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就业、医疗、教育、环境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民生事事无巨细,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发展必须完成的工作。

年,齐齐哈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2万人,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分别达到.3万人、38.8万人和18.3万人。实行医保城乡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大病制度,启动和推进医保市级统筹工作,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元和每人每年3元,集中供养“三无”人员生活补贴实现年度动态提高,临时救助困难家庭1.3万户。

年,佳木斯市文广中心投入使用;举办了文化大集和文化夜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省级体育赛事获奖牌23枚。实施“幸福社区”创建和社区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建设“幸福社区”39个,友谊县富强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四方台区振兴中路办事处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街道,文化教育事业愈发成为佳木斯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

伊春组织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林区棚改,67万林区群众告别了居住近半个世纪、低矮破旧的棚户区,人均住房面积增长了近1倍。在停伐木材收入“清零”、财政收入骤减的情况下,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十二五”期间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龙江首个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国家六星级慈善城市、全国幸福城市等荣誉,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七台河通过落实好降低准入、先照后证、创业培训、融资担保、提高服务效率等优惠政策,激发群众创业创新活力和潜能。利用腾退办公楼和闲置厂房,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职工以及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等群体创业就业。

黑河不甘落后,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强化政府引导扶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黑河举办了首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梦想平台,黑河小微企业科技创业园、黑河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爱辉区创青国际中俄青年创业中心、合作区双子城创客空间等创业平台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吸引了一批本土和外地青年投身创业热潮。民生的温度和梦想的力量,黑河的好政策让青年群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促改革政府改革走在前

“改革”是贯穿年的关键词,哈尔滨紧跟改革大潮,推行了一系列重要而有效的改革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行政审批事项项。实行产业项目并联审批,减少审批流程80个,流程优化率24.8%;减少审批前置件个,占总审批事项比重为28.2%;单项审批时限最多压缩70天,提速率平均达到42.2%。落实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实施“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新增市场主体户。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采取PPP模式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燃气供应、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引入民营资本。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市级规范社达到99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破除“以药补医”,市直3医院探索推行“两取消、两降低、六提高”综合改革措施。

关于政府自身建设的“改革”也在持续进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牡丹江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法治政府、创新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驾驭市场能力、掌控社会本领、服务百姓实力、科技创新活力。严格执行政府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强化政府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围绕服务自然人、法人“两个人”,抓住经济、社会两条线,集成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平台。推进审批网上办理、后台处理、上门服务,推进“一屏妥”政府网上服务,打造与百姓和企业互动的4.0版政府在线服务。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

双鸭山也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撤并行政机构3个,健全了区级食药机构,整合了质检、农产品、食药检测体系。精简审批事项50项,清理比例26%。公安、安监等6家单位实现网上审批。实行了“四证合一”商事登记和企业信用监管制度。建立了联合执法、执法报批的行政执法机制。推行“一口制”收费制度,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13项。改革投资类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了“一次告知、并联审批、一图审查”模式。成立了企业投诉举报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推进综合改革的道路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时刻不能放松。“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只有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为综合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作者:杨海全、丁一鸣

新闻线索征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scxxby/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