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中国传统文化恶之花缠足

缠足到放足,千百年来去间女性饱受摧残。究竟怎样的力量塑造了这种非自然的残酷之美?

嵐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课题之一:缠足。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原本计划今天讲解过程中为大家分享两段视频,但是由于上传不成功。因此,会改在结束之时提供给大家学习(后台回复“缠足”,获取视频链接)。

谈到缠足,大家首先最感兴趣的是:缠足的兴起以及为什么缠足?对此,有很多传说,也有一些具有历史考证的文字和考古记载。在这里分享的几段是在缠足研究历史中被广泛提及的: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却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这两段传说的成分稍微多一些。缠足始于五代之说,是现在普遍被大家接受和认可的一种说法,同时也有一定的历史考证。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铺在地上,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美妙景象。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指潘妃的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也不是五代娘的脚。

五代之前的女子是不缠足的。比如:湖北宜昌一楚墓发现一双周代女性的麻履,长px,宽px。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足上穿着一双丝履,长px,头宽px,后跟深px。考古发掘到的五代以前妇女鞋子都不迁小,这是当时女子不缠足的最好凭证。

缠足起源于五代时期的宫廷之中,因此在初期还没有大范围的向民间传播。到宋代时期缠足已经开始有发展的趋势,但是那时候女性缠足,有裹也有不裹的,并没有非常普及。缠足在当时主要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开始从大城市蔓延出来,也开始了从北方向南方的传播。在这里插播一首诗,大文豪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菩萨蛮》是赞颂女人的小脚的:

涂香莫惜连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需从掌上看。

文人墨客的赞颂与喜爱无疑加速了缠足的发展,时间到了元代,鞑靼妇女是不缠足的。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他们本来不缠足,但并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的态度。这样,使得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现了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元代妇女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但这时不缠足者仍很多,特别是南方江浙、岭南地区。穿上绣花鞋的样子,以及解开裹脚布里面包着的“三寸金莲”,隐形之美:缠足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其私密性。被包裹着的小脚跟香料一起包在缠足带和绣花鞋里,充满了神秘性。关于缠足的隐形之美,也是我自己在做研究的时候发现的。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好奇心的驱使也增加了对于“三寸金莲”的兴趣。经过了前面几个朝代的铺垫,缠足作为一种社会风尚享有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到了明代,妇女缠足风俗进入大盛时期。是否缠足成为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而时间到了清代,妇女缠足可谓是到了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

在这里,大家可能心存疑虑,为什么满族人建立的清代反而把缠足推向了鼎盛呢?!明朝的缠足之热,在清朝不但没有褪去,反而由于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作为当时的一种审美标准而被保留和发展。满洲女子是不缠足的,而清朝的统治者对于汉族女子缠足的习俗必然是持反对态度的。清朝统治者曾经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是并未得到社会上应有的响应;缠足属于违背政府命令的犯罪,被奸诈之徒所用,趁机报复,成为了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因素。康熙七年()罢禁,这使得缠足之风愈发甚嚣尘上,“莲癖”们不仅从缠足中得到审美情趣上的享受,性意识方面的补充,还挖掘出“男降女不降”的爱国精神。而满族妇女对于缠足的态度也在过于强劲的缠足风中,耳濡目染,深受影响,由心仪所向到开始暗中效仿,但始终不敢像汉族妇女那样将缠足公开化。时尚逼人,谕旨却要禁止!想要追逐“时尚”,却又不敢触犯圣谕,矛盾中的满族人别出心裁的发明了一种可达到束脚目的又有别于三寸金莲的心得缠裹之样—“刀条儿”如图:

就是这个样子了,脚看上去是不是稍微秀气了一点呢?这还不够,为了使自己走路看起来更加端庄秀丽,满族人还发明了“花盆鞋”:

嵐就是我们现在在清宫戏中看到的了。Nie古代高跟鞋。嵐可以这么理解。花盆鞋底部的托很小,看起来很像是缠足女人的“三寸金莲”。到这里,缠足的历史可以稍微告一个段落,我们来稍微梳理一下:1)缠足起源于公元10世纪,南唐后主李煜,妃子窅娘把自己的脚缠成新月形跳舞,步步生莲华。

2)宋代妇女缠足,有裹有不裹,未普及到人人都为、举国皆从的地步。?

3)元代鞑靼妇女不缠足。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后,不反对汉人的缠足习惯,相反还持赞赏态度,缠足之风继续发展。4)明代,缠足风俗进入大盛时期。是否缠足成为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

5)清代,妇女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鼎盛时期。

在这里插播一个小故事,大家应该听说过或者看过一个电视剧《大脚马皇后》吧?马皇后是朱元璋的皇后,明代缠足之风如此盛行,为何朱元璋却娶了一个“大脚”的老婆呢?因为朱元璋是农民出身,而马皇后同样也是,由于家境贫寒就没有缠足。夫妻俩也算是风雨同舟了,所以朱元璋打下天下做了皇帝之后也并没有嫌弃马皇后是大脚。所以说尽管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崇尚小脚,但还没痴迷到不知变通的地步。下面在提问之前我们再来看一看缠足的发展趋势:首先,从宋代到清代,缠足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在地域方面是由北方向南发展的,刚开始只是在京城和一些人口密集度高的,并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向外蔓延发展。

其次,先皇宫贵族尔后市井平民,最后才流入乡野的。

第三,从汉族波及到其他民族。先说到这里,我们稍事休息一下。大家对于第一阶段的历史有什么问题,可以交流。

大象过去我一直以为缠足是因为朱熹理学的发展而来的,或者说是他发扬光大的。是这样吗?

嵐请问这种观点从何而来呢?我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书籍资料查找过很多,而且也和专门研究缠足的学者交流过,但是没有缠足是因为“朱熹理学”发展而来的观点。

Freedom缠足骨头会骨折么?老了有后遗症么?

嵐会的,缠足不仅仅会造成骨折,甚至更严重;这个我们在下一阶段会交流。

叶蓁好像是吕思勉的中国社会史说这个问题,南宋小脚首先在风月场所盛行起来,元朝缠足有一部分原因是不让女孩子出门,明清老农民是不缠足的,缠足风靡乡村是晚清了。我大姑奶奶也是小脚,生于光绪十八年,家里是地方小吏,据说村儿里只有富裕人家缠足。昭阳趣史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小说,从里面看那时代的人还是有人对缠足持讥笑态度的。嵐这个观点是有考证的,但是不够全面。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研究“三寸金莲”也很痛心,为了追求小脚,有些女人把自己的脚包裹到小的不能走路,只能靠别人扶着或者抱着,抱小姐就是这么来的,不是笑话,而是事实。贾逸君《中华妇女缠足考》,高洪星《缠足史》,这两本书是介绍缠足历史比较全面的书。可以参考。另外,无论哪个朝代对同一事物肯定会有不同观点。但是缠足发展过程中,主流对此是欣赏的。冰激凌我以前看到一个资料,大概意思就是:开始缠足好像是为了骑马方便。怎么个方便法不知道。主要意思是要说明:刚开始缠的没那么变态,大多数缠成类似平足。可能和现在跳舞掰体型差不多。宋代公主大多也是缠成这样。不是后代那种很小的。

另外清代似乎没有明代盛。至少明清小说里。感觉晚明缠足非常NB。金瓶梅里面潘金莲就真的是三寸金莲。后来宋惠莲取笑她,大概就是宋惠莲穿潘金莲的鞋太大。得套着自己的鞋。这个也太夸张了。清代貌似有小脚女子入宫为妃子的。不过只是清初,是顺治的石妃。康熙貌似也很喜欢小脚女性。清缠足之风确实很风行。我太婆婆就是个中产家庭,脚缠的很小。只有极其贫苦的女子不缠脚,婚嫁前途也很不好。大多是卖到别人家当仆人或者童养媳,连堕入烟花的资格都木有。娶媳妇脚缠的不好,还会被退货。不是不想缠,是缠不起,类似于今天上大学。

杨不逍遥个人认为缠足和目前女人隆胸,整容没有区别,都是女人对自我认知的一种探究。嵐是这样的,给大家举的大叫马皇后的例子就是这样。由于家庭原因,也有“缠足”而后“放足”的。冯骥才写过《三寸金莲》的小说,里面就很好的反映了缠足的社会现象。

杜雪梨除大拇指外,其余四个脚趾头都被折着,想想都痛。

冰激凌所以那时候拼命给小孩缠,也是爱小孩的一种表现。跟现在虎妈感觉差不多。

嵐就是因为缠足被作为美的标准,所以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远方的游子回来跟家里人找的女子结婚,说是数一数二的美女,可是结婚当晚无比失望。因为大家说的“美女”是缠了非常美的小脚而不是容貌。橙子他们是看穿着鞋袜以后的样子才觉得美吧?光脚太吓人了。嵐其实不是,欣赏的反而是光脚的美,缠足之后需要保养的,脚的保养也很重要,这个我们也会在第二阶段讲到。

Nina不是后来都跟性挂钩了么,肯定不光给看穿鞋袜的吧。那不会见光死么,看过也觉得美?嵐就仿佛最吸引人的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女人的小脚是很私密的,一般外人是看不到的,每个时代的审美都是不同的,审美和大众认同感是分不开的。给大家看两张照片,都是拍摄于晚清,缠足女子的照片。

嵐好了我们现在开始第二阶段的分享,历史讲完了,大家肯定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WHY?不能够理解这种畸形的审美。但是就如同大家讲到的“高跟鞋”“整容”一样,都是对于美的追求,只是不同的阶段大家审美的眼光不同而已。关于缠足原因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审美,自古阴阳相生,女子为阴,而缠足能够展现女子阴柔的一面。娇小,柔弱,有柔和的曲线。还有礼教的观念,女子要三从四德、男女有别、取悦男子、约束女性、保护贞操。这些似乎都是古代评判女子是否贤良淑德的标准。大家都对于缠足取悦男子略有耳闻;另一个说法是女子缠足之后行动不便,便于管束。还有就是婚姻。有同学在群里提到过缠足会提高性生活,这也是有根据的。缠足时代,金莲三寸是男子的择偶标准,即便是食无隔宿之粮的贫家小户也以娶大脚女子为耻。因为缠足以后,足的形状成为畸形,当足部接触地面时,全身的重量集中于踵部。也就是说,缠足后的女子是用踵部走路的,因此,每走一步,就会牵动腰髋部,长此以往,使妇女的腰髋部发达,影响骨盆,那么,对妇女的性以及生育都有影响。关于这一点现代很多的学者研究也都持认同的观点。结尾的时候会给大家推荐几个视频,其中有一段凤凰卫视的,采访中一些学者也说到了这一点。还有就是“上行下效”,缠足一度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才能够缠足。缠足也和权贵画上了等号。当然,文人的讴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社会接受了小脚为美的观点。说了这么多原因,大家肯定还是感觉不能够理解吧!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学者对此是怎么看的。这个人相信大家都认识吧?大名鼎鼎的佛洛依德。佛洛伊德在一篇发表于年的文章里说道:恋物癖所涉及的,是一个男人将他的阉割焦虑投射到女人的身体。男孩子由于怎么样也找不到“母亲的阴茎”,逐渐转而将心思投注到作为替代品的身体部分:脚、鞋、发——并赋予情欲化的意义。缠足因而象征着对女性的阉割。这个解读有点重口味,做个参考就好,因为我本人对这个观点也是不认同的,因为佛洛伊德毕竟不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样著名的,还有社会学家范伯伦(ThorsteinVeblen)为了考察美国有闲阶级的演变,而提出的所谓“炫耀性消费”理论。他指出,在炫耀性有闲的阶段里,精致感成为“理想女性”的标准。有闲阶级的女子从而被要求拥有“娇小的手足与纤细的腰身”。于是,“她是无用而耗费的,因此成为金钱力量极宝贵的证明。”西方文化中的“束紧腰身”,以及“中国人的毁损双足”,即为显著的例证。女性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象征着家庭的财富充裕;此一夸富诉求发展到极致的结果,化残废为美感,彻底倒转了男人对女人的审美观念。这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炫耀”是在盛行之后;大家从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中能够读到一二。大户人家都以找到一个有完美小脚的媳妇为荣。近些年来,人类学家葛希芝(HillGates)和宝森(Laurel Bossen),从马克思主义取径的女性主义观点,提出了第三种有关缠足的解释,可以称之为“女性劳动的神秘化”。葛希芝根据她在四川和福建进行的大规模田野调查,发展出一项论点:在中国的“小资本主义”生产模式里,女人对家户经济的贡献尽管重要,却不被承认。由于缠脚使妇女看起来没有生产力,使家族父长顺理成章地否定妇女劳动的价值。农家缠足妇女平日从事的纺纱、织布、剥牡蛎、采茶等劳务工作,需要的体力和技巧,在于她们的双手,而非双脚。一旦纺织工厂的机器化生产取代了家庭手工纺织作业,缠足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这个观点依然不是原因,但是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与中国的历史发展相契合。中国的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和梁启超就是从这个解读中找到中国国弱民贫的原因,“弱种流传,妇女被责备,坐吃坐穿被供养。孱弱的妇女不能培养健康的国民,妇女成为民族的症结。”等等观点。严复在《天演论》中也说,强国必先强种,去缠足之习。被缠足迫害的女性在社会变革中被推倒了风头浪尖,成为中国落后的根源,简直是对缠足女性的第二次戕害。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很心痛,也很同情中国的女性。

时间有限,转入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how?缠足是怎么缠的呢?骨头真的要折断吗?大家可能会有种种的揣测和猜想,我想说,真相比你想象的要残酷。缠足的目的在限制脚的成长,并把已成长的脚拗折弯曲,所以缠足的年龄自然是愈小愈好,愈小脚愈软愈容易裹小,但是太早裹足,又怕它脚裹好了不会走路,也怕她年纪太小,无法忍痛。所以一般都在妇女会走路以后才开始裹脚,在中国生下来就算是一岁,平均会走的时候是三岁,让脚发育一年,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就有人开始裹脚,四五岁其实依西方的算法不过是三四岁。等年纪长大脚骨长硬,关节韧带活动性消失之后再裹,不但很难裹小,裹的时候受苦也愈大,所以到了七八岁还相对能裹得好,十岁以后裹起来就很困难了。

嵐缠足是个技术活,非常复杂。而且万一缠坏了,孩子的一辈子都毁了。

首先,季节要合适。因为脚裹上去又烧又热,所以一般都建议到秋季天气凉爽的时候开始裹比较好。试缠:缠脚的时候让女孩坐在矮凳子上,盛热水在脚盆里,将双脚洗干净,乘脚尚温热,将大拇趾外的其他四趾尽量朝脚心拗扭,在脚趾缝间撒上明矾粉,让皮肤收敛,还可以防霉菌感染,再用布包裹,裹好以后用针线缝合固定,两脚裹起来以后,往往会觉得脚掌发热,有经验的人不会一开始就下狠劲裹,最好是开始裹的时候轻轻拢着,让两只脚渐渐习惯这种拘束,再一次一次慢慢加紧,这一个时期可以从几天到两个月左右。这个就是缠足椅,有两种,一种较高,缠足时可以把脚放在上面整理,一种较低矮,一般直接坐在上面。椅子会有抽屉,放一些袜子,裹脚布,明矾,针线等等。嵐试紧:缠的时候慢慢收紧,让足部肌肤受到的压力一次比一次紧些,这时还不能太紧,以两脚能忍受的小痛为度,在这期间把脚趾勒弯缠使脚向下略卷。缠的时候预先缠第二、第五两个足趾,缠得向脚下蜷屈,连带的第三、第四两个趾头也就跟着向脚下蜷屈。试紧的时间也须要数天到两个月左右,在这期间,裹脚布浆得较硬,捶去皱折,略紧地缠在脚上,使脚受惯硬裹脚布及紧缠的压力,接着才能真正用劲裹紧。

裹尖(裹脚趾):缠的时候,要用劲把裹布缠到最紧的程度,每次解开来重缠的时候要将四个蜷屈的脚趾头由脚心底下向内侧用劲勒过,每缠一次要让脚趾弯下去多压在脚底下一些。同时还要把四个蜷屈的脚趾,由脚心底下向脚后跟一一向后挪,让趾头间空出一些空间来,免得脚缠好以后,脚趾头挤在一起,脚尖太粗。一直要缠到小趾压在脚腰底下,第二趾压在大趾趾关节底下才可以,缠好要用针线紧紧地把裹布缝起来,硬挤进尖头鞋里,然后要求少女到处走动。走动时重量压在内弯跪折的八个脚趾上,把关节扭伤得更厉害,脚趾头因为才弯进去还没紧贴在脚掌上,走时脚趾关节容易长鸡眼,要时常用针把鸡眼挑掉。裹得仍是日紧一日,直到肿消了脚趾都缠到脚底下去。裹瘦(裹脚头):裹瘦的工作是把小趾骨(也就是外把骨)向下向内推蜷入脚心裹,把小趾跟的部位向脚心内侧往下用劲拗下去,然后用裹布勒着带紧,裹尖时二、三、四、五脚趾不过压在脚底下一半,裹瘦时要把外把骨缠倒,足趾当然压入脚心内侧更多,缠到最后,第三、四、五个脚趾尖要能碰到脚掌内缘,才算完成裹瘦的工作。每一次操作的过程都是对骨头和肉的严重破坏,不但破坏很多骨头的结构,而且还要继续练习走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普通的脚骨折我们都疼痛难忍不能走路。但是对于忍受缠足的女孩们来说,在很多脚骨骨折后依然要坚持走路。由于血液不流通,脚经常会溃烂化脓,解开裹脚布的时候溃烂的部位贴着裹脚布,撕下来一片血肉模糊。差不多得用六个月的时间,强忍痛苦挨到脚趾头都抄到脚内侧边,由脚内缘能摸到脚趾头,这样才算是可以。溃烂的伤口,万一处理不当会愈来愈严重,到最后甚至会导致小趾腐烂脱落形成慢性骨髓炎,多年不愈!最后一步是要裹弯(裹脚面)。裹弯是要在脚底掌心裹出一道深深的陷凹,陷凹越深,脚掌弓弯的程度愈厉害,裹到脚掌折成两段,前段的脚掌与脚跟紧靠着,中间一道深缝有时深达四五公分,小趾夹在深缝里,脚背因为脚掌弯折的关系,向上膨起成高坡状。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在理想的情况下,一双符合审美的小脚才算是能够出炉。嵐应该是上图中那位奶奶的样子,第二幅图是X光的对比图。再给大家看两张对比图吧。

这一张是裹的比较完美的小脚。

嵐这一张就是裹的比较失败的脚了,看起来很吓人吧!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我们看看这三寸金莲应该如何保养吧!小脚必须常洗,除臭、活血、柔肌、去茧,考究者多在洗脚水中加入香料。缠足女子洗脚要比天足者繁琐,因为洗前必须解缠脚带,洗后又需重新裹好,因此需要的时间较长.这里说到了“天足”这个概念。(“天足”一词起源于太平天国运动,要求解放女人的脚,那个时候裹脚的女人是要被抓起来的)。缠足妇女洗脚最为典型的做法是在足趾间和脚底心撒入明矾,因此矾盒是必备物件。富媛侍女贵妇人通常隔日一洗,但乡村之中终日劳作的贫民女子却因洗足费时太久,无暇常洗,往往半个月洗一次,只有在出嫁之前、庙会之前或者丈夫久出将归之期才会勤洗。缠脚布宽松易使纤足变形变大,况且已经裹成的金莲缠束得越紧越易于走路,因此缠足女子勤于缠裹。通常每天紧缠两次,一次在早晨起床之后,一次在晚上临睡前,考究者每裹一层加一层香料以获取馨香扑鼻的效果。缠脚布脱卸过频,也易使纤足变大,因此除了洗足与每日两次紧缠之外,很少将缠脚布解脱。沐浴:缠足女子沐浴时不解缠脚布,为避免把缠脚布沾湿,通常采用浴盆,人坐盆中,脚搁在盆外,此为缠足时代特有的景象。卧时:睡觉时不仅不解缠脚布,而且要穿上软底睡鞋以防睡时足帛松开,脚于不知不觉中放大。古时候的赛脚会最出名的在山西大同。始于明正德年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一是唯一的一天妇女们可以把自己的裹脚布解开给外人看,很多所谓的“莲迷”会从全国各地赶去看赛脚会。给大家看一个美图,从压力中舒缓一下吧!一个缠足的女孩子,很秀美!

由于时间有限不能覆盖所有,缠足的研究也有很系统的内容,不能够一一赘述。希望在提问环节可以帮大家更好的理解缠足这个文化现象

张雪我听说有一种裹脚是要把烂的瓦片或瓷片放在四个脚趾上,防止它们生长。有吗?

嵐有的,放瓦片,瓷片的目的是为了破坏肉,肉少了血流出来自然也更容易裹成小脚。冰激凌我听说从前缠足并不是像后来这样,宋代以前并没有那么变态。嵐是的。宋朝的缠足还不是那么变态,关于缠足的标准是在明朝建立的。

戈志勇补充些资料,部分图片可能引起不适。以上为南宋墓葬。宋时缠足不是向内翻的,而是向上翘的。戈志勇罗鞋,长度:22cm。南宋墓葬清理资料:鞋7双。均为尖形云头鞋。鞋尖上翘,有丝线做的蝴蝶结装饰,后系带,鞋后跟上部缝有一块长方形布料。鞋底前尖后圆。鞋口均卷边,宽约1厘米。鞋长18~20、最宽处5~6、高3.5~4.5厘米袜7双。其中长筒袜3双,中筒袜2双,短筒袜2双。金黄色罗制成。长筒袜分三段缝制,圆跟,脚尖上翘,上端系带。长40、筒宽12~13.5,脚尖至脚跟长17、带长22厘米。中筒袜、短筒袜分两段缝制。中筒袜长20.5,筒宽22、脚尖至脚跟长18厘米。短筒袜长17、宽12、脚尖至脚跟长18厘米。裹脚带1双。浅黄色素罗制成,长、宽10厘米。下面是福州南宋墓葬

湖北江陵宋代墓出土宋代小头绫鞋

南宋杂剧《打花鼓》《纺车图》似乎没有缠足。好像也没有缠足

江西南昌明代王妃墓,缠足方式与宋相同。同样也是上翘的弓鞋。明永乐缉线绣如意纹缎鞋,江苏无锡周氏墓出土。

绢面夹袜。裹脚纱。脚的大小:长:23底长:16高:5底宽:2.5。元代是这样河北宣化辽墓,但不一定缠足。

至少陈国公主是大脚

这个是能找到最不难看的了

嵐这张照片依然可以看出大户人家的小姐缠的脚比身边的侍女要小很多。

Zoe这种情况下,脚趾甲还是会继续生长的吧?

嵐会的,还会有茧子,要经常修脚。凤凰卫视曾经拍过系列的纪录片,走访云南的六一村。那个村子是现存小脚太太最多的村子了,但是距离现在又几年过去了。

这是民国时期的放足公告和未放足的罚款单,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再到解放,放足的过程也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我的姥姥特别小的时候也差点缠足,不是很严酷的那种,而且没过多久就遇到了放足,所以没有再缠。不过脚依然很小。

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年11月,最后一座专为缠足妇女制鞋的鞋厂,停止了最后一道生产线。这座名为“志强”的鞋厂位于哈尔滨,厂里的老师傅,利用八双鞋楦,打从年起,每年制造双左右的“莲鞋”(“小脚鞋”),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销售出去的连一半都不到,只见库存堆积如山。小脚鞋的买主,年纪大都超过80岁,人数则年年锐减。停产之后,该鞋厂将这批鞋楦捐给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并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一位馆方干部的致词道出了众人的心声:“‘三寸金莲’是封建社会妇女身心受摧残的历史见证。

Nina我的姥姥特别小的时候也差点缠足,不是很严酷的那种,而且没过多久就遇到了放足,所以没有再缠,不过脚依然很小。姥爷的妈妈满族,完全大脚了。嵐缠足曾经是历史的见证。

大象我在想,很多年后我们的后人是不是也会这么评价我们现在“高跟鞋”是信息社会妇女身心受摧残的历史见证。

Zoe缠足是封建社会女性受摧残的见证。

翁格格我姨奶奶裹了一半解放放开了,记得小时候看她剪脚指甲,要把脚趾一个个掰开,感觉虽然没折,倒是也不能正常活动了

嵐很沉痛的话题,在此只是作为交流,希望大家不要想太多。那个以小脚为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让我们祈祷在世的小脚奶奶们能够安度晚年。最后给大家一些推荐相关阅读(书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贾逸君《中华妇女缠足考》高洪兴《缠足史》徐海燕《悠悠千载一金莲:中国的缠足文化》冯骥才《三寸金莲》阿绮波德·立德《穿蓝色长袍的国度》DorothyKo(高彦颐):Cinderella’sSisters:ArevisionistofFootbindingDorothyKo(高彦颐):EveryStepaLotus:ShoesforBoundFeet其中,高彦颐是很知名的研究学者。两本书都是英文的,应该有中文翻译;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

余岚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dbxxby/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