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喉炎,外周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说明表现
EB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15天,大多为10天,青年期较长可达30天。一年四季散在发病,寒冷季节可能发病数增加,偶有流行发生。
1.一般症状:急性或隐匿起病,半数有前驱症状,继之有发热及咽痛,全身不适、恶心、疲乏、出汗、气促、头痛、颈部淋巴结肿大等。
2.典型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少年期常比幼年期重,年龄越小越不典型,一般典型症状可在发病一周后完全出现。
(1)发热
(2)淋巴结肿大
(3)咽峡炎
(4)肝脾肿大
(5)皮疹
除以上典型症状表现外,相当多的小儿EB病毒感染常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由于本病全身各脏器都可受累,为数不少的患儿临床症状变化多端,表现多样。
介绍治疗
1.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为干扰素和更昔洛韦。
(1)高热病人酌情补液降温。(2)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3)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4)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2.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一定效果。
3.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症状,消除炎症。
特殊交代
1.实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疾病的传播。
2.减少人员探视。
3.发热者给与对症处理
4.给与家属及患儿关心和安慰,还要及时说明病情预后情况,以及诊疗、护理措施,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诊疗计划,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5.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吞咽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
6、活动与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将用物置患儿易拿之处,做好生活和皮肤护理。
7.出院后,加强营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疲劳,防止感冒,半个月至1个月后门诊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B超,观察有无复发的临床表现。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