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为J波?
J波是指J点从基线偏移一定的幅度(≥0.1mv)和持续一定的时间(≥20ms),与其前波构成尖峰-圆顶状或驼峰状特殊形态,又称为Osborn波。其是心室提前发生的复极波,因心室肌除极和复极过程同时减慢,但以除极速度减慢明显,使更多心肌除极尚未结束就已复极,导致心室除极和复极的重叠区增宽,从而形成J波。特征①J波常始于R波降支,尖峰状R波与其特有的圆顶状或驼峰状波形构成了尖峰-圆顶状特殊形态;②J波形态可呈多样化,以下壁和左胸前导联最为明显。若J波在V1导联直立呈类似右束支阻滞的R波,则易误诊为右束支传导阻滞;若J波在V1导联倒置,在V5导联直立,则易误诊为左束支传导阻滞;③J波形态和振幅呈频率依赖性改变,即心率减慢时J波明显;心率增快时J波变小或消失;④J波尚受体温、pH值及电解质等因素影响,如体温越低、pH值越低、血钙越高,则J波越明显;反之,则J波变小或消失。分类①异常J波:特发性、继发性、缺血性;②心室早复极波:功能性。异常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2
异常J波
特发性J波指无引起异常J波的其他病因存在,常伴有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室速、室颤甚至猝死,平常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表现。继发性J波指出现异常J波有据可查,如全身性低体温(≤34℃)、高钙血症、高钾血症、颅脑疾患、心肺复苏过程中等均可引起巨大的异常J波,多伴心动过缓及Q-T间期延长,易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缺血性J波指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如AMI、变异型心绞痛等)出现明显的J波或原有的J波增高、增宽,其出现的导联与心肌缺血的部位密切相关,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的心电图改变。临床意义①见于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如AMI、变异型心绞痛及PCI术中等,有时是AMI早期唯一的心电图改变;②提示心肌存在明显而严重的复极离散度,预示心电极不稳定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3
功能性J波
又称为心室早复极波,是指12导联心电图QRS时间正常时(≤0.11s)出现相邻的2个或2个以上以R波为主导联(除外V1~V3导联),其R波降支的终末部顿挫、切迹或J点(J波)顶点≥0.1mv,可伴ST段抬高(上斜型、水平型、下斜型或凹面向上型)。多见于运动员、年轻体力劳动者等健壮男性。系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心室肌不同步提前复极所致,也与低体温等密切相关。绝大部分属正常变异(95%),为良性改变。但一小部分(≤5%)下壁或下侧壁导联出现明显J波,可显著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风险,属特发性J波的范畴。运动后J点(J波)ST段抬高的程度减轻或恢复正常。4
J波综合征
国际专家上海共识将Brugada综合征(BrS)和早复极综合征(ERS)归入J波综合征,其命名是基于心电图上出现显著的J波。
J波综合征是一种原发性心电离子通道缺陷的显性遗传疾病。
Brugada波
指V1、V2导联或V1~V3导联出现J波、ST段呈穹窿型或马鞍形抬高(≥0.1mv)、T波倒置或正负双向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又称为右胸前导联「三联征」,可分为I型、II型、III型。
?I型:ST段下斜型抬高,≥2mm,伴T波倒置;
?II型:ST段「马鞍型」抬高≥2mm或下斜型抬高≥1mm,T波正向或双峰;
?III型:ST段「马鞍型」或「穹窿型」抬高≤1mm,或两者兼有。
将V1~V3导联移至上一肋间或上两肋间记录,可提高Brugada波的检出率。
1)特征
①多变性:上述三种类型图形可在同一患者出现;
②隐匿性:一般情况下Brugada波不显现,应用药物激发试验可使其显露或更加明显、典型;
③间歇性: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运动、心率增快可使Brugada波中抬高的ST段降低,甚至Brugada波消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休息、心率减慢、抗心律失常药物(Ia、Ic、III类)可使Brugada波、ST段抬高更明显;
④好发男性:男性患病率是女性8~10倍,与男性瞬间外向钾电流(It0)较强及雄性激素水平较高有关。
2)诊断
①V1~V3导联(常规位置、上一肋间或上两肋间位置)中有1个或1个以上导联符合I型Brugada波;
②伴有下列情况之一:有记录的室颤或多形性室速或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室速或室颤;有45岁以下心源性猝死的家族史;家系成员中有穹窿型ST段抬高;患者反复出现心源性晕厥;
③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
④对于II型、III型Brugada波只有在发热、过度饮酒、饱餐或钠通道阻滞剂激发试验后演变为I型Brugada波才可等同于I型Brugada波;
⑤需排除下列情况:前间壁或右心室AMI、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或(和)心肌炎、右束支阻滞、室壁瘤、急性肺栓塞、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电解质紊乱(高钙、高钾血症)、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维生素B1缺乏及右心室流出道机械性压迫损伤(漏斗胸、纵隔肿瘤等)等疾病。
该评分标准为国际专家制定的上海共识,依据心电图改变、临床病史、家族史及基因检测进行评分,认为具备至少一项心电图改变基础上,评分≥3.5分,极可能或确诊为BrS;评分2~3分,可能为BrS;评分2分,无诊断意义
早复极综合征
ERS是指心电图呈现心室早复极波及出现不明原因多形性室速、室颤而猝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原发性心电离子通道缺陷的显性遗传疾病。
有学者将ERS分为4型,其中I型最常见,约占90%以上,95%属良性,其他类型则多为恶性。
诊断
评分≥5分可诊断;评分3~4.5分为可疑;评分3分可排除
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将于.9.23~9.26在杭州举行,本次丁香园将同步直播心衰论坛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冠心病介入手术等部分手术演示的精彩内容,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