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由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药物性肾损害等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增多趋势,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肾衰竭患者听到血液透析而色变,不接受透析治疗而延误了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其实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的重要措施,且效果显著,相对说副作用不大。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血液透析的一些知识。
血液透析概念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简称血透,通俗的说法也称之为人工肾,又称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其利用半透膜,通过扩散、对流原理将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电解质排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
血液透析适应症
1、急性肾功能衰竭:(1)无尿或少尿2天(48h)以上,伴有高血压、水中毒、肺水肿、脑水肿之一者;(2)尿素≥21.4mmol/L或每日升高>10.7mmol/L;(3)血肌酐≥μmol/L;(4)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5)代谢性酸中毒,二氧化碳≤13mmol/L,纠正无效者。(6)有明显水肿、肺水肿、恶心、呕吐、嗜睡、躁动或意识障碍;(7)误输异型血或其他原因所致溶血。
2、慢性肾功能衰竭:尿素28.6mmol/L,或血肌酐.2umol/L;肌酐清除率≤5mL/min。并伴有下列情况者:(1)出现心力衰竭或尿毒症性心包炎;(2)难以控制的高磷血症;(3)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如血钾≥6.5mmol/L,二氧化碳≤13mmol/L;(4)明显的水钠潴留,如高度浮肿和较高的血压;(5)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等。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1)镇痛药:水杨酸盐、扑热息痛;(2)酒精:乙醇、甲醇;(3)镇静药:巴比妥盐、安定、丙咪嗪;(4)抗生素: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磺胺药、氯霉素、四环素、异烟肼;(5)其他药物:地高辛、环磷酰胺、氨甲喋啶。
4、其他:(1)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2)肝胆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3)水电解质紊乱,如各种原因稀释性低钠血症与高钾血症;(4)牛皮癣。
血液透析禁忌症
血液透析无绝对禁忌症,只有相对禁忌症。(1)休克或低血压者(收缩压80mmHg);(2)严重的心肌病变导致的肺水肿及心力衰竭;(3)严重心律失常;(4)有严重出血倾向或脑出血;(5)晚期恶性肿瘤;(6)极度衰竭、病危患者;(7)尚未控制的严重感染、败血症患者;(8)精神病及不合作者;(9)患者本人和家属拒绝透析者。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及相应处理
1、透析反应:透析反应常始于透析后1个小时左右,患者表现为畏寒不适、体温升高,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背痛等。患者刚开始透析心理都比较紧张,所以首先注意心理护理;其次在刚开始透析时透析时间宜短,逐渐过渡,第一次透析2-2.5小时,以后逐渐延长至4小时,经3-4次诱导透析,可进入规律透析。
2、透析失衡综合征:可发生在透析结束前或透析后。主要症状有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视力模糊,震颠,甚至抽搐,昏迷而导致死亡。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初步认为是血透后患者血中代谢产物下降速度快,而肌酐、尿素氮等通过血脑屏障较缓慢,导致脑细胞内渗透压高于细胞外液,引起脑水肿,颅压升高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其护理措施首先是安慰病人使之平静,卧床休息;其次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滴注50%葡萄糖、右旋糖酐、白蛋白、新鲜血液等;再者予对症处理,如降颅压等。
3.高血压:可发生在透析的整个过程中,患者感觉头晕、头胀、头痛、恶心、呕吐;测血压-/-mmHg,首先稳定患者情绪,给予速效降压药(如心痛定、卡托普利等)含化尽快控制血压。
4.低血压:多发生在透析2小时以后,尤其透析结束前多发。患者会出现出汗、抽筋、视物模糊、甚至昏迷。这时立即让患者采取头低脚高体位,给予吸氧,快速静脉摧注射50﹪的葡萄糖或者快速静滴生理盐水甚至提前终止透析等处理。
5、其他少见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包炎;心包填塞;心力衰竭;脑出血,消化道出血。
血液透析频度及时长
众所周知,在正常情况下,肾脏无时无刻地工作着,从而持续不断地排出尿液,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毒物,调节血浆渗透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使机体的各个脏器得以正常运行。血液透析只能间歇性替换肾脏排泄尿液的功能,血液透析后血代谢废物、毒物可降至稍较低的水平,血液透析一停止,血中代谢废物、毒物又逐渐积聚,因此,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就需要反复进行,血液透析间隔时间不能太长。病人千差万别,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血液透析频度和时间,存在较大的残存肾功能,每日尿液量接近正常人水平的患者,每周血液透析1-2次,每次透析3-4小时,完全无尿的患者每周透析3-4次,每次透析3-4小时。透析频度及时长恰当,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无明显水肿,无胸闷、喘憋,无恶心、呕吐,轻度活动后无心慌、气促。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护理
(1)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病情稳定的保证,既要重视疾病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及时规律透析不能一拖再拖;对疾病的缓解和控制要有信心。
(2)控制液体入量:无尿患者入液量约为0ml/d,体重增加尽量低于0.5kg/d,最多不超过1.0kg/d,以防过度增加液体负荷而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3)合理饮食:要求低盐、低钾、高维生素、适量蛋白和充足热量的饮食。蛋白质每日1g/kg体重左右,其中优质蛋白质(鸡、鸭、鱼、肉、蛋等动物蛋白)要占50%以上,限制蔬菜、水果入量,以避免摄入过多钾,但应补充维生素B1、B6、B12、叶酸,补充铁剂、钙剂等。
(4)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很重要,一天内最好能通便一至二次,便秘者可适当用通便药。
(5)注意休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工作,不能勉强,要以感觉不累为原则,以免疲劳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6)注意预防感染: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身体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就难以控制,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危机生命。因此饮食要卫生以防消化道感染,到人员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尤其流行性感冒季节,以防呼吸系统感染。
(7)动静脉瘘的保护:动静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一定要保护好。局部要保持清洁,做各种活动时均应小心、衣着不要过紧,动静脉瘘侧肢体不能受压,不能测血压。注意瘘管处有无渗血、出血。经常用手感觉动静脉瘘处震颤或用耳朵听动静瘘杂音,一旦发现震颤消失或听不到杂音可能动静脉瘘栓塞了,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8)干体重的调整:四季变换患者更换衣服要跟医护人员说明,并称量好衣服的重量,以便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的干体重,制定确切的透析脱水量,否则会影响透析效果。
推荐专家张振中: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现为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潍坊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潍坊名医,潍坊市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曾到北京医院、医院、医院等进修学习。作为诸城市肾脏病学科中医带头人,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理论完善并提高肾脏病的治疗效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结石、前列腺炎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独创“四金排石冲剂”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碎”、“排”、“溶”、“防”从根本上防治泌尿系结石的四位一体疗法,开展了注射黄芪并口服自制慢肾康1号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的提高免疫疗法。并在国家级发表《益气活血降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自拟参鹿生血口服液在治疗肾性贫血中的应用》、《作为科技术语的中医症状的命名》等多篇论文。“基于诠释学的症状单元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参与主持研究的《低碘地区小儿微量元素调查分析》、《中药芪术精苇汤治疗小儿慢性肾炎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科研项目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主编了《实用内科诊疗学》。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
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