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4岁男性患者,主诉上腹部和胸部不适。两周前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嗳气和恶心。患者最初认为疼痛与消化不良有关,未就诊。疼痛最终减轻但出现胸部刺痛,吸气及仰卧位时加重。心电图如下。
图1
问题:
心电图有何表现?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心电图分析图2窦性心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MI),心包炎
心脏节律规整,心率为98次/分。每一个QRS波之前均有一个P波(*),PR间期固定(0.20s)。Ⅰ、Ⅱ、aVF和V4~V6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这是正常窦性心律。P波形态正常。
QRS波时限正常(0.08s),电轴正常,位于0°~+90°(Ⅰ和aVF导联QRS波直立),QT/QTc间期正常(/ms)。Ⅱ、Ⅲ和aVF导联可见Q波(^),诊断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MI)。V4~V6导联可见一较小且窄的Q波(↑),代表间隔除极。
Ⅰ、Ⅱ、aVR(该导联ST段压低实际上是ST段抬高)、aVL、aVF和V2~V6导联可见广泛性J点和ST段抬高(↓)。广泛性ST段抬高是心包炎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凹形ST段持续存在,且T波形态正常(非对称性)。还应注意有轻度的PR段压低[PR段与基线(TP段)相比],尤其是Ⅰ和Ⅱ导联更为明显。
该患者心包炎的特点如下:
?所有或几乎所有导联均可见广泛的ST段抬高,不管ST段抬高程度,ST段均呈正常的凹形。心电图无动态演变(例如ST段仍为凹形,最终回落至基线)。
?无镜像性ST段压低。
?T波正常(例如非对称)。
?可见PR段压低。但如无该项也不能排除心包炎。
?ST段回落至等电位线时,可能出现T波倒置。
根据病史,该患者就诊前2周出现症状时,可能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胸部不适的主诉符合心绞痛。下壁导联Q波可证实。此后出现的胸痛则不同,符合心包炎,提示患者目前出现了梗死后心包炎。心梗演变各阶段及恢复过程中均可伴有心包炎。梗死心包炎也可与MI同时发生,是由心肌及心外膜的急性损伤和心包炎症所致(炎性渗出)。心梗后不久出现且已治愈的心包炎(3天直至数月)被命名为心肌损伤后综合征(也被称为Dressler综合征),认为是由免疫机制引起。梗死时释放心肌抗原,产生抗心肌抗体。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出现可引发血清病,可引起发热、浆膜炎(胸膜和心包)、急性肾功不全和关节炎以及关节痛。此类病因的心包炎也可见于心脏外科术后,被命名为心脏术后综合征。
推荐阅读
一网打尽,20+种导致ST段抬高的疾病(图文)
ST段抬高:除了心梗,你还要想到这12种原因!
图文详解各种各样的ST段异常"轻松解读心电图
单导联ST段抬高可以诊断心肌梗死吗?
aVR导联ST段抬高伴多导联ST段压低,却不是左主干闭塞!
小测验:ST段抬高原因知多少?
胸前导联ST段抬高:5个病例,原因各不同
本文内容节选自《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2)心肌异常实例分析》(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原价:80元
限时优惠:60元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