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霍乱浆膜炎等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损失巨大。

临床症状

5日龄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沉郁,眼半闭,缩颈,翅膀下垂,行动迟缓,喜卧,食欲减退。发病后半天到一天,发生全身抽搐,侧卧,头向背伸,两脚痉挛性蹬地,呈"角弓反张"姿势,很快死亡。翅下垂,羽毛松乱,不愿行动,呆立,嗜睡。以后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下痢,排出黄色或绿色糊状粪便,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消瘦。最后倒地,头向后弯曲,昏迷而死亡。

剖检症状

剖检6日龄病鸭,发现肝脏肿大,质地脆弱,颜色暗淡,有的发黄,表面有大小不一地出血斑点,胆囊肿大,充满淡绿色的胆汁,脾脏大呈斑驳状。肾脏肿大、灰红色,血管呈暗紫色树枝状。气囊和肺脏发现异常。

剖检23日龄病鸭发现,气囊混浊,变厚,气囊上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灰白色或黄白色的霉菌结节,肺脏上也有霉菌结节。

综合症状

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病初精神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病症区别

(1)鸭瘟

鸭瘟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生死亡。而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不发病,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点。鸭瘟病鸭食管、泄殖腔和眼睑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必要时,用鸭胚和鸡胚做病毒分离检验。

(2)鸭霍乱

各种年龄的鸭均能发生,常呈败血经过,缺乏神经症状。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内容。病鸭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心冠沟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革兰氏染色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能分离到巴氏杆菌,而鸭病毒性肝炎均为阴性。

(3)鸭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多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运动失调,头颈发抖和昏睡,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脑血管扩张充血,脾肿胀呈斑驳状。不感染鸡和鹅。

(4)雏鸭副伤寒

该病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多。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粘膜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

(5)曲霉菌病

多发生于1~15日龄的雏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剖检时见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性病灶。检查饲料可发现饲料霉败变质,或垫料严重霉变。

科学用药

赞赏

长按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白癜风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hnxxby/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