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支气管堵塞的防治

支气管堵塞

支气管堵塞是一种症状,一般由病毒、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病原引起。该病病因较多,且能相互继发,很难完全治愈。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春秋季节最高,目前市场上也大量流行,给肉鸡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发病原因

传染性因素

支原体、大肠杆菌的并发感染

在发生“支气管堵塞”的鸡群中,很难找到不感染支原体、大肠杆菌的病例,甚至是混合感染。

一般情况下,肉鸡生活环境较差,空气中有害气体经常存在,那么支原体、大肠杆菌就会经常存在于鼻黏膜、气管黏膜、眼结膜。如果点眼滴鼻接种冻干疫苗,疫苗对亚健康的局部黏膜进行刺激,加快局部炎性和排异反应。这时候,支原体、大肠杆菌首先侵入黏膜血管内引起真正感染。支原体感染早于大肠杆菌12~24h,大肠杆菌再才进入血液。一方面大肠杆菌要远远大于支原体的个体,另一方面,支原体在黏膜上存在的数量远多于大肠杆菌。

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感染在支气管堵塞病例中占80%,症状是所有的呼吸道病都控制不住,用什么药物都没有效果,用对症成份足的药物制剂感觉有效,但3~4d后便再没有效果,养殖户、行业人对此感到大为困惑。

非传染性因素

气候干燥、天气多变

秋冬时期,华北大部分地区及华东北部地区降水量稀少,非常干燥,每隔15天的突然降温和隔三差五的严重雾霾使疾病雪上加霜。这种大环境我们无法左右,只能从下面这些小环境着手,最大化养殖效益。

湿度低

现在的鸡舍大多使用热风炉风袋或直接往舍内送热风,而养殖户对湿度不重视,舍内十分干燥,加上外界气候干燥,更是火上浇油,这样干燥的环境极易造成雏鸡呼吸道粘膜脱落,疾病趁机而入,发病较早的需4、5天,晚的7天,出现咳嗽呼噜等症状,时间一长气囊炎便会出现。没有湿度就养不成鸡,这是北方冬季养鸡最重要的一环。

温度和通风

热风炉供热面积小,本身供热就难,就不用说通风。有些养殖户怕鸡受冻始终不敢通风,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下,呼吸系统就处在亚健康状态。一旦有细菌和病毒入侵,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区总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

流行特点

支气管堵塞病例主要发生在管理条件差,防疫不到位的鸡场,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近年来呈增长性发病趋势。

临床症状

病鸡呼吸道症状明显,张口伸颈呼吸,气喘、甩鼻、呼噜、肿头、肿眼及流泪,个别鸡肉髯肿胀,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渴欲增加,呈黄白色下痢,羽毛松乱,无光泽,冠爪干燥。

病理变化

病死鸡冠紫,口腔充满粘液,严重者,剪开腹下皮肤能看到脂肪发黄或有炎性渗出物。打开腹腔,胸气囊充满黄色干酪样物,支气管内干酪物样栓塞,出现黄色心包积液,腹气囊呈沫状物和黄色干酪物,其中30%的病死鸡有心包炎、肝周炎的病变.

中医辩证

形成支气管堵塞的因素很多,但简言之,不外乎有外感与内伤,外感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主要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所致。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多为卫外功能失调或减退,以致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六淫外邪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河涧六书·咳嗽轮》:“寒、湿、燥、暑、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鸡体,所以外感呼吸道常以风为先导,夹有寒热,燥湿等邪。张景岳曾倡导“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之说,认为以风邪夹寒者居多。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脏腑病变涉及于肺,致肺卫不固,外邪易侵袭,内外合邪为病,常见的有霉菌毒素导致胃肠功能失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遇外邪入侵而上干于肺而咳。从上可知,无论外感或内生所致的支气管堵塞,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故前人说:“肺体属金,璧如钟然,钟费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由次可见,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与六淫、饮食有关,病位主要在肺,可涉及脾、胃、脏腑等。

中医防治措施

预防

保持鸡舍的温湿度。预防大肠杆菌、支原体、感冒等疾病。支气管堵塞的发生,必须早入手,从根源上预防,如果等到混感再去治疗便为时已晚。

药物选择

呼泰舒宁+多美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hnxxby/5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