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疾病护理6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本节考点
病因、并发症及护理
一病因:主要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由草绿色链球菌感染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脾大、贫血、杵状指
3.动脉栓塞:脑栓塞发生率高
(二)并发症:心脏并发症最常见,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有1/3病人发生
三、辅助检查:尿常规显微镜下有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有价值的方法
四、治疗原则:早期应用,充分用药,静脉用药为主,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治疗至少用药4周
五、护理措施: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食,注意补充蔬菜、水果;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与物理降温和温水擦浴、冰袋等,采集血标本对于开始治疗的亚急性心内膜炎病人应在第一日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若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第九节心肌疾病病人护理
本节考点
临床表现、体征
一、扩张型心肌病
常见的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病死率极高,也是导致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一)临床表现:心脏扩大为主要体征
(二)辅助检查:X线检查: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0.5,肺淤血;心电图可见心房颤动,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有心腔轻度扩大,以左心室扩大显著,后期各心腔均扩大,室壁运动减弱,提示心肌收缩力下降
(三)治疗原则: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预防栓塞赫猝死,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症状治疗选用受体阻滞剂,从小剂量开始;外科治疗可以心脏移植
二、肥厚型心肌病
是以心室非不对称性肥厚,并累及室间隔使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为青年猝死的常见原因
(一)临床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有胸痛、心悸、多种形态的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室壁过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大、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二)体征:心脏轻度增大,能听到第四心音,流出道有梗阻的病人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尖部也常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最常见左心室肥大,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是主要诊断手段,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
(四)治疗:药物治疗建议用受体阻滞剂
第十节心包疾病病人的护理
本节考点:临床表现、体征、穿刺术配合
一、急性心包炎
(一)临床表现;心前区疼痛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主要症状,疼痛常与呼吸有关,常因咳嗽、深呼吸、变换体位或吞咽而加重;呼吸困难是心包积液时最突出的症状;全身症状有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
(二)体征:心包摩擦音: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座位时身体前倾,深吸气最为明显;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就可诊断心包炎。急性心脏压塞可因动脉压极度降低、奇脉难以察觉出来
(三)辅助检查:X线对渗出性心包炎有一定价值,可见心影向两侧增大、心脏波动减弱或消失,尤其肺部无明显充血而心影显著增大是特征性表现
二、缩窄性心包炎
是心脏被纤维化或钙化的心包致密厚实的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而引发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疾病
(一)病因:结核性心包炎最常见,其次化脓或创伤性心包炎
(二)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疲乏,食欲缺乏,上腹胀满或疼痛,体征可见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心率增快,可见Kussmaul征(吸气时周围静脉回流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张的能力,致静脉压增高,吸气时颈静脉更明显扩张)
(三)治疗原则:尽早实行心包剥离术
(四)护理措施:呼吸困难根据病情采取半卧位或前倾卧位
(五)心包穿刺术的护理:术中嘱病人勿剧烈咳嗽或深呼吸,抽液过程中注意随时加闭胶管,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抽液要缓慢,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ml,若抽出为鲜血时应立即停止抽液,观察有无心脏压塞现象,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无面色苍白、头晕、脉搏、血压、心率心电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