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高级试题
案例分析题(请选择1~12个正确答案):
1.某患儿,临床拟诊大动脉转位.
(1)大动脉转位分型一般有()
A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B不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和左心室双出口)
C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D永存动脉干
E主动脉骑跨
F肺动脉闭锁
(2)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为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其超声表现有()
A大血管短轴切面正常的大血管交叉关系消失
B多伴有室间隔缺损
C多伴有肺动脉狭窄
D常合并主动脉弓离断
E绝大多数心房反位
F肺动脉起源于左心室
G主动脉起源于右心室
H房室连接不一致
(3)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其超声表现有()
A大血管短轴切面上显示两条大血管走行异常
B绝大多数为心房正位
C绝大多数为心房反位
D房室连接不一致,与右心房连接的是解剖左心室(功能右心室)
E与左心房连接的是解剖右心室(功能左心室)
F肺动脉与形态学上的左心室相连
G主动脉与形态学上的右心室相连
H肺动脉与解剖右心室连接
I主动脉与解剖左心室连接
(4)若超声检查后诊断为右心室双出口,其超声表现有()
A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主动脉后壁与左房室瓣前叶不连续,其间可见强回声团(圆锥肌)隔开,左心室流出道为一盲端
B多切面显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行从右心室发出,两大血管呈前后并列或左右并列
C多切面显示室间隔连续性中断
D心尖五腔心切面CDFI显示左、右心室血流分别进入主动脉
E也可有现为主动脉完全从右心室发出,肺动脉大部分发自右心室,即肺动脉骑跨,称陶-宾综合征(TaussigBingsyndrom)
F右心室扩大并肥厚
G多伴有肺动脉狭窄
H常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参考答案:
1---(1)ABC
(2)ABCFG
(3)ABDEFG
(4)ABCEFG
超声医学中级试题
单选题:1.下列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超声所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动脉瓣收缩中期部分关闭
B室间隔明显增厚
C左室后壁增厚,但增厚程度小于室间隔
D心室壁呈弥漫性向心性肥厚
E室间隔厚径与左室后壁厚径比值大于1.5
2.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错误的是
A梗阻者的左室流出道内径小于20mm
B左室后壁与室间隔厚径比值1.5
C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径比值1.5
D梗阻者出现SAM现象
E室间隔肥厚厚度常15mm
3.M型超声二尖瓣波群EPSS代表
A.二尖瓣开口前后径
B.E-A峰间距
C.E峰峰值
D.E峰峰值压差
E.二尖瓣E峰最高点至室间隔的距离
4.心脏肿瘤中,最常见的是
A黏液瘤
B畸胎瘤
C横纹肌瘤
D间叶细胞瘤
E心包囊肿
5.缩窄性心包炎二维超声特点
A心包腔内有积液及心包上有团块状回声
B心包增厚(3mm)并常有粘连
C心包腔内有大量心包积液
D心包腔内积液随休位而移动
E心包变薄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多呈非对称性增厚,即室间隔时显增厚,左室后壁亦增厚,呈非对称性,二者之比1.3~1.5.
2.答案:B
解析:室间隔异常增厚,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3~1.5,为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标准之一.
3.答案:E
4.答案:A
解析:心脏肿瘤为少见病,原发性肿瘤更为少见,75%为良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为黏液瘤约占50%,其次为横纹肌瘤约占20%.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25%,其中肉瘤占20%.
5.答案:B
解析: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增厚,粘连,纤维化和钙化,形成坚硬的盔甲样瘢痕组织.二维超声特点主要有:直接征象:心包不同程度增厚,回声增强,尤以房室瓣环处为著;心包厚度多在3~10mm,严重者可超过10mm;钙化的心包后方可出现明显声影;可有不同程度的心包积液,多数为少量.间接征象:双房增大,双室多缩小;室间隔呈抖动或跳动状运动;下腔静脉,肝静脉扩张,其内均可见血流自发显影.
试题来源:《超声医学高级教程》习题集
主编:姜玉新张运
《超声波医学与超声波医学技术习题精选》
主编:田家玮
整理:中国超声医师网微团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