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外科医生,一般我们看到患者生命体征提示心率快,血压低,首先想到的是休克。
常规又是怎样处理的呢?1.加快补液速度,晶体: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溶液,胶体:蛋白或血浆,羟乙基淀粉;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去氧肾上腺素),3.使用强心药物:地高辛或西地兰等,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以上处理符合抢救危重病人先射击后瞄准的策略。
但大剂量补液,对病人目前出入量考核了吗?休克的原因明确吗?
其实,分分中出结果的一份血气报告单就会告诉我们很多答案
休克在重症监护室更是屡见不鲜,我们需要真正熟悉这个敌人,才能做到一招制敌。
急性循环衰竭(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如严重脓毒症病死率30%,而合并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病死率可达50%。休克在危重症中比较常见,1/3的ICU的病人有休克,在门急诊或普通病房休克其实也并不少见。
休克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两种,主要如下:
1、根据病因分类可以分为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神经源性休克。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及时认识休克的病因和处理病因,是临床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
2、根据休克病理生理的改变,可以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梗阻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指的是因为快速大量失血失液等因素,导致有效循环容量急剧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指由于心泵功能的障碍,心排血量急剧减少,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引起的休克,常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严重的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脏病及其它严重的心脏病晚期;
分布性休克是因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引起血流分配紊乱,导致相对的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包括感染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
梗阻性休克指由于回心血量或者心排出通路梗阻,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包括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压塞和肺栓塞等疾病。将这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将更有助于临床对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循环衰竭的根基是微循环的功能障碍,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致氧输送不能保障机体代谢需要,从而引起细胞缺氧的病理生理状态。休克是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早期对治疗反应较好,可能被逆转,一旦进展至终末期,则将发生不可逆的器官损害直至死亡。因此,临床医生应早期识别休克并早期治疗,以防进展为不可逆的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的诊断标准可归纳为『两低一高』:低血压、低灌注与高乳酸。
低灌注表现在三个窗口:皮肤、肾脏与神经系统。
所谓“常见疾病不典型,典型疾病不常见”,典型的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是合并低血压,但是低血压并非是休克诊断的必要条件,休克也可以没有低血压,甚至血压偏高,对于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自基线下降40mmHg,即便收缩压90mmHg也应早期觉醒,考虑休克的可能并早期干预。
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核心是微循环而不是全身动脉血压,组织缺氧使乳酸生成增加,在常规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改变之前,组织低灌注与缺氧已经存在,乳酸水平已经升高,是诊断休克的重要依据,是诊断休克最重要的生化指标。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时若血乳酸4mmol/L,病死率达80%,因此乳酸应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但是其它原因引起的无氧代谢增加也可导致乳酸升高,如寒战、癫痫、高通气等,而肝衰竭、线粒体受抑制时乳酸也可增加。如不能明确原因时,则应先按照组织缺氧状况考虑。休克治疗的原则本病发展较快,因此需要紧急处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在早期迅选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治疗措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原发疾病的紧急处理,另一方面是休克的治疗,包括补充液体或输血、抗生素使用等。抢救性措施和治疗:在入院前,医院或需要等待救护车,应立即包扎止血、临时固定可能帮助患者争取时间,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医院后,医生可能会需要紧急进行一些治疗或抢救:补充液体:目的是补充患者体内的血容量,纠正钠,钾等电解质紊乱和酸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液体:氯化钠注射液或氯化钾注射液等。心肺复苏:主要是促进心脏恢复正常功能、减少心、肺、脑等器官的损害,适用于心跳骤停的患者。输血:目的是补充患者丢失的血液,避免病情恶化。
气管插管或切开:主要是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适用于存在呼吸功能衰竭或存在气道损伤的患者。
吸氧:目的是提高患者体内的氧含量。
血管活性药物: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血压,改善微循环,代表药物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等。
注:α受体兴奋: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血管收缩,β1受体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β2受体兴奋: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扩张,多巴胺受体兴奋:尿量增加。
急诊手术:开放性外伤伴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需要急诊清创并止血,内脏破裂出血、肠道穿孔、大脓肿等疾病,往往需要手术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冠心病,如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病,往往需要开通绿色通道,急诊介入溶栓等手术治疗。
抗感染药: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增殖,避免感染扩数危及生命。适用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常用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寻找病原学证据,也就是找到病原体,
肾上腺素:目的是改善心脏功能。另外,此药还有抗过敏的作用,适用于心脏骤停或过敏性体克的患者。
抢救期后的常规治疗
药物治疗
强心药: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药物有去乙酰毛花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适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抗凝药:目的是改善微循环。如肝素。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
手术治疗
抢救期后,对于休克本身来说,一般暂不会使用手术治疗。但是,根据造成休克的不同原因等,为了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如内脏破裂出血、肠道穿孔,大脓肿等疾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式,需要依据患者本身的患病情况,来进行判断。
其他治疗方法
营养支持:补充患者身体恢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原则上,只要患者肠道功能耐受,也就是进食后可以正常排便,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鼓励患者自己进食。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考虑输注营养液,如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等。
疾病发展和转归
如果不及时处理或不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可能会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若在休克早期及时处理,一般可以纠正休克,挽救患者生命,对生活影响不大,但对于休克晚期的患者,积极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但也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肝肾功能不全,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动,可能长期服药等,甚至缩短寿命。
参考内容:
《实用重症医学》刘大为主编
《丁香园呼吸时间》呼吸内科专家李勇教授分享
夯实重症基础,拯救危重患者,获得同行认可,赢取患者好评。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努力学习,扩大认知,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伍哥学重症,每周一篇,保持学习力,提高战斗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