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山里,有一种长得像苦楝树的野生植物,它的果实比苦楝树的果实小一些,虽然每年都能结出许多果实,但是却没人摘,山里的鸟也不吃。因为这种野果特别苦,比黄连还苦,而且它还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人畜都不碰它。但是,这种野果却是治“鸡眼”的良药,效果很好。
这种野果就是鸦胆子,也叫“苦榛子”、“小苦楝”,主要生长在南方,是一味中药,有毒,不能自行服用。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中记载了鸦胆子,果壳和种子都有毒,成年人吃12粒有中毒危险。在现代医学中,主要是提取鸦胆子的油来应用,具有抗肿瘤和抗疟作用。而人们经常用到的是鸦胆子的另一种作用,那就是治疗“鸡眼”。
鸡眼就是人们常说的脚上的“肉刺”,脚上经常受到挤压摩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鸡眼。长了鸡眼之后,走路都疼,有时候整个脚都是鸡眼,看着真的欲哭无泪。而且鸡眼不好治,很容易复发。农民朋友经常干农活,脚上也容易长鸡眼,有经验的老农民会去山里采摘鸦胆子,要成熟的那种,黑色的果实,摘回家后简单处理一下,可以治鸡眼。
在《中华皮肤科杂志》写过鸡眼的详细治疗方法:“先用热水清洗鸡眼,变软后用刀削去隆起处及表面硬的部分,贴上剪孔的胶布,中间的孔正好能露出鸡眼,然后将鸦胆子捣烂,盖满患处,再用胶布盖上,每6天换药一次,3次后取下。”由于鸦胆子有毒,建议使用之前先咨询医生。
虽然鸦胆子在民间常被当做治鸡眼的偏方,但是由于它的毒性,有些人容易对它产生过敏反应,小编郑重提醒大家,使用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是否能用,以免引发不良后果。若出现过敏反应需尽快就医。
文/禾木报告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