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热治疗应有适当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如需反复使用,中间必须给予1小时的休息时间。
2、热疗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热疗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使肌肉、韧带组织松弛,从而缓解疼痛。
3、热水袋,正常成年人水温60~70℃,用热30分钟。婴幼儿、老年人、麻醉未清醒、昏迷、感觉障碍等病人,水温应调节在50℃以内,以免烫伤。
4、红外线灯,灯距30~50cm,温热为宜,时间20~30分钟,皮肤出现红斑为剂量合适;若皮肤出现紫红色,应立即停止照射。
5、湿热敷,水温50~60℃,敷料3~5分钟更换一次,时间15~20分钟。
6、热水坐浴,水温40~45℃,时间15~20分钟。女性病人月经期、妊娠后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均不宜坐浴。
7、热疗禁忌症: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此处血管丰富,可造成颅内感染和败血症;软组织损伤或扭伤早期48小时内,用热后加重皮下出血、肿胀和疼痛。
8、冷疗法:控制炎症扩散,适用于炎症早期;减轻局部出血和充血,鼻出血和软组织损伤早期;减轻疼痛,减轻肿胀;降温。
9、冷效应和用冷面积成正比。
10、禁冷部位有枕后、而过、阴囊处,防止冻伤;心前区,防止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部,防止腹泻;足底,防止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11、冰袋使用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体温降至39℃以下可取下冰袋。
12、使用冰帽时,检测肛温,维持肛温在33℃左右,不低于30℃,以防心室纤颤等并发症。
13、乙醇擦浴浓度为25%~35%,头部置冰袋,减轻头部充血引起的头痛,并有助于降温。足底置热水袋,减轻头部充血。
14、直接观察法,护理人员运用感觉器官,全面收集病人资料。属于最佳途径。
15、正常体温:口温,37℃(范围36.2~37.2℃),肛温37.5℃(36.5~37.7℃比口温高0.3~0.5℃),腋温36.5℃(36.0~37.0,比口温低0.3~0.5℃)。
16、脉压(30mmHg)减小见于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重度心功能不全等。
17、脉压(40mmHg)增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原发性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甲亢、严重贫血等。
18、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能被唤醒,简单而缓慢地回答问题。
19、谵妄是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急性失调状态。
20、浅昏迷时意识大部分丧失,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瞳孔对光反应、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应、咳嗽反射等可存在。
21、深昏迷时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22、深度呼吸(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的病人。
23、短绌脉,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室纤颤的病人。
24、吸气性呼吸困难是由于上呼吸道部分梗阻,出现三凹征。
25、袖带窄,测得血压值高;袖带宽,血压值低。
26、测量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与肱动脉、心脏位于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仰卧位平腋中线。
27、正常人瞳孔直径2.5mm~5mm。瞳孔直径2mm,称为瞳孔缩小;瞳孔直径5mm,称为瞳孔扩大。
28、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药物中毒。
29、双侧瞳孔扩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
30、格斯拉哥昏迷计分法分别对睁眼、言语、运动3个方面评分。低于7分为浅昏迷,低于3分为深昏迷。
护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