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规模奶牛场除乳房炎、肢蹄病、繁殖障碍是奶牛场的三大疾病外,常见消化道疾病是也危害养牛业发展的重要疾病,它的发病率不仅高,而且早期难于诊断,后期难于治愈。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饲养管理不当,如长期饲喂单一的营养不平衡的饲料,粗硬秸秆,劣质干草,或过软、过细富含水分的糟渣类饲料;饲料品质不良,发霉变质;日粮精饲料比例过大,突然更换饲料,不定时定量进行饲喂;饲料和饮水条件差,牛舍通风采光不良,运动不足。北方地区冬春季由于气候急剧变化对消化道疾病的发生也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际,就规模奶牛场怎样做好奶牛常见消化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谈些具体意见,供广大规模养殖场及同行参考。
一、食道阻塞
食道阻塞,是指牛吃入的饲料或异物突然堵塞于食道官腔内导致的急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吞咽障碍、流涎和瘤胃臌胀。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发病原因
奶牛采食直径过大而不能自由通过食道的快根茎饲料所致。
2、临床症状
突然停止采食,骚动不安,缩颈伸头,空嚼吞咽,并从口和鼻腔里流出草料,大量流涎,或有流泪、咳嗽,反刍、嗳气停止,并有瘤胃臌气,呼吸困难。颈部食道阻塞,颈部可见臌大部,触诊可摸到阻塞物,胸部食道阻塞,有多量唾液积于阻塞物上方食道,触压颈部食道有波动感。
3、预防治疗
预防
①加强管理,定时定量饲喂,防止因饥饿采食过急。
②合理调制饲料,适当切碎块根饲料,禁止异物混入等。
治疗
①早期确诊,及时排除阻塞物。当阻塞物发生在颈部上1/3处时,先用开口器固定口腔,从外部把阻塞物由下向上推到咽部附近,直接从咽部取出。
②当阻塞物发生在颈部的中或下1/3处时,可用胃管向下推送,使阻塞物塞进瘤胃。可先用胃管灌入3%~5%盐酸普鲁卡因液50~60mL,经10min后再灌入液状石蜡油~ml,并用胃管向下推进,此法可将大多数阻塞物推送到瘤胃内。
③采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手术取出阻塞物。
二、前胃迟缓
前胃迟缓,又称脾胃虚弱,是前胃神经的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所致的消化机能性障碍,临床上以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和瘤胃蠕动减弱为特征。
1、发病原因
①原发性前胃迟缓的主要原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如长时间多量地饲喂富含水分的酒糟、糖渣、豆腐渣、粉渣、青贮等而干草缺乏时;或秸秆等粗硬难消化的饲料过多而多汁、青贮缺乏;饲喂发霉变质、含有泥沙的饲料;饲喂不定时定量、饥饱不均及突然更换饲料;缺乏运动;惊吓、疼痛的刺激;长途运输和驱赶所致的疲惫。
②继发性前胃迟缓常继发于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其他胃的阻塞等消化道疾病,生产疾患、酮病、感冒及一些发热的疾病,结核病、肝片吸虫病等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继发性前胃迟缓,当原发病未消除前只做为原发病的症状。因而,前胃迟缓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病,而且也是好多病的症状。
2、临床症状
前胃迟缓多以食欲、反刍减少开始,之后瘤胃蠕动无力、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短。随着反刍和嗳气的减少、瘤胃呈不同程度的臌气,且多为间歇性。触压瘤胃内容物不多或稍多,一般不硬,但弹性降低,其上部有不多量的气体。粪便一般早期干而黏,而后稀而臭,病程长者可干稀交替。病牛精神不振,不愿站立,逐渐消瘦。病程长者,体温下降,被毛粗乱,鼻镜干燥,眼窝下陷,极度消瘦,严重脱水或酸中毒,卧地不起,泌乳停止,甚至死亡。
3、预防治疗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合日粮;特别要注意饲料的品质、精粗比例,严防单一饲喂和突然更换饲料;加强饲料保管,防止饲料发霉变质;经常保持牛舍和环境清洁卫生,提高奶牛抵抗力。
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致病因素,合理配合日粮,促进瘤胃蠕动,恢复其正常功能。对急性原发性前胃迟缓,视其瘤胃内容物多少,可绝食1~2天。内容物多的,在禁食的同时,内服硫酸钠(镁)~g,鱼石脂20g,酒精50ml,液状石蜡(或植物油)~0ml。内服硫酸钠要多加水。如为饲喂糟渣、精料过多所致者,内服小苏打或静脉注射,以防酸中毒和调节瘤胃PH值:如为多量粗饲料所致或已用泻剂后,可加服酵母粉~g、葡萄糖粉~g、酒精ml、温水0~0ml。
三、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又叫急性瘤胃扩张、宿草不转,是由于采食大量难消化、易膨胀饲料并在瘤胃内积滞,引起瘤胃体积增大和消化道生理功能紊乱的疾病。
1、发病原因
瘤胃积食多由于采食大量粗硬难消化的饲料,积滞在胃中,使瘤胃的容积增大,蠕动减弱,后送无力,阻塞不通,该病在饥饿、突然更换饲料及患畜在恢复期时易发生。但有时牛采食粗硬难消化的饲料和精料都比较多时,则往往现成现瘤胃积食,后出现酸中毒。如能及时排除积食,可有效抑制酸中毒,两者虽有区别,但有时却不能截然分开。
2、临床症状
瘤胃积食和瘤胃酸中毒的共同特点为发病快,即在采食后很快发病。病牛先不安而后沉郁,鼻镜干燥,反刍和瘤胃蠕动减弱,腹痛不安。以瘤胃积食为主者,瘤胃大而硬,按压后有压痕;病畜常头回顾腹部,踢腹不安,磨牙,心跳、呼吸增快。以瘤胃酸中毒为主者,瘤胃内容物不如前硬,严重者瘤胃液体多,口腔酸臭、黏膜发红,眼球下陷,脱水明显。瘤胃内容物PH值在5以下,纤毛虫死亡,血液和瘤胃乳酸升高,尿、粪呈酸性,血液浓稠。孕牛则从阴道流出粘稠胶冻样分泌物,有流产的先兆症状。严重的瘤胃酸中毒,可在两次饲喂之间死亡,须特别注意。
3、预防治疗
预防
①防止过多贪食幼嫩多汁易发酵的豆科牧草。
②块根块茎类饲料应切碎,饲料力求搭配多样化。
③不饲喂霉败变质和冰冻的饲料。
治疗
由于此病发病快,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对严重的病例用药物治疗不见效果,可用瘤胃切开术取出其内容物。治疗瘤胃积食以下泻为主,并配合止酵剂和瘤胃兴奋剂。硫酸钠(镁)~g,鱼石脂20g,酒精50ml,玉片粉20~30g,加多量水内服;也可用植物油、液状石蜡,或油、盐泻剂合用。肌内注射新斯的明10~20mg,10%氯化钠~ml、10%氯化钙~ml,安纳咖20ml静脉注射,以兴奋瘤胃,增强蠕动,促进内容物排除。
四、创伤性网胃炎
创伤性网胃炎,是由尖锐的金属异物随饲料吞入网胃,刺伤网胃引起的损伤性炎症。临诊上以顽固性的前胃迟缓和网胃区疼痛为特征。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异物穿透膈肌损伤心包和心肌时,则引起创伤性心包炎,以心包摩擦音、排水音和全身性於血、水肿为特征。
1、发病原因
发生创伤性网胃炎和创伤性心包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饲料里混有钉子、缝针、发卡、钢(铁)丝等尖锐的金属异物及尖锐的竹、木签等,被牛吞食后进入网胃,由于网胃的体积小,收缩力强,造成刺入或穿透网胃壁,向前刺伤心包而引起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由于异物传出网胃的部位和方向不同,因而可刺到肝脏、脾脏、肺脏等,并将网胃里的细菌带入这些器官和损伤部位,从而引起化脓性炎症。但最常见的是穿破膈肌刺入心脏引起创伤性心包炎。
2、临床症状
食欲、反刍突然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弱并出现磨牙和呻吟。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前肘外展,行动缓慢,步幅缩短,起立、卧下、转弯、下坡都很小心。起立和马一样,用前肢先起;触压网胃和鬐甲部,则有疼痛不安、呻吟、躲避和反抗。排粪无力,粪干黑并有黏液和血,伴有慢性瘤胃臌胀。当出现创伤性网胃炎时,在以上症状的基础上,站立时呈前高后低的异常姿势;心跳快而微弱,可达次/分以上,早期可听到心包摩擦音,而后可听到拍水音,最后两者均消失。心音微弱似从很远的地方发来。下颌、肉垂、胸前、眼睑水肿。颈静脉怒张。终因心脏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网胃有异物损伤呈化脓性炎症,网胃和腹壁粘连并伴有局灶性腹膜炎;异物损伤脏器,受损部位发生化脓性炎症。心包增大,心包液增多,且为化脓腐败性恶臭,创伤处可见异物,心肌外表面覆盖一层厚似绒毛样的纤维蛋白絮状物,故有“绒毛心”之称,心肌变软。
3、预防治疗
预防
①避免金属等尖锐异物混入饲料,饲料加工机械装上磁性设备,以便及时清除混入饲料里的金属异物。
②有的给牛胃里放磁铁用来固定进入网胃的金属异物,有的定期通过口腔用取铁器取出进入网胃的金属异物。
治疗
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和创伤性心包炎,在临诊实践中用药物治疗的效果都很差,特别是创伤性心包炎。早期可用大剂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消除炎症,并在异物周围形成组织包囊。但随着妊娠、分娩的腹压增高则易复发。
①肌肉注射青霉素万单位及链霉素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5~7天,体温及症状稳定后停药,一些牛可转为慢性。
②早期采用手术取出异物。
五、奶牛瘤胃膨气
该病俗称胀肚。主要是因牛采食大量的易发酵饲料导致大量气体产生,嗳气受阻,引起瘤胃急剧过度膨胀。原发性瘤胃臌气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如:早春第一次放牧或舍饲大量青嫩多汁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或食入腐败变质饲料。继发性瘤胃臌气常继发于食道阻塞,瓣胃弛缓和阻塞、真胃溃疡和扭转、创伤性网胃炎等。
1、发病原因
患畜过食易于发酵的大量饲草,如露水草、带霜水的青绿饲料、开花前的苜蓿、马铃薯叶以及已发酵或霉变的青贮饲料等引起。也有的是由于误食毒草或过食大量不易消化的豌豆、油渣等,这些饲料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因而引起急剧膨胀。
2、临床症状
采食不久后发病,弓腰举尾,腹部膨大,烦躁不安,采食、反刍停止,左腹部突出,叩之如臌,气促喘粗,张口伸舌,左腹部迅速胀大,摇尾踢腹,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或减弱。
1、预防治疗
预防
①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牛采食过量的多汁、幼嫩的青草和豆科植物(如苜蓿)以及易发酵的甘薯秧、甜菜等。不在雨后或带有露水、霜等草地上放牧。
②大豆、豆饼类饲料要用开水浸泡后再喂。
③做好饲料保管和加工调制工作,严禁饲喂发霉腐蚀饲料。
④要加强牛的运动量,避免多给精料。在更换多汁饲料时一定要逐渐更换,避免突然改变饲料。
治疗
①病牛站立保定,固定头部,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并固定,然后用内径为5cm的灌药筒,将1.5kg植物油灌下。植物油可起到通便效果。
②用套管针进行瘤胃放气。膨气不严重的用消气灵10ml×3瓶,液体石蜡油ml×1瓶,加水0ml,灌服。
③为抑制瘤胃内容物发酵,可内服防腐止酵药,如将鱼石脂20~30g、福尔马林10~15ml、1%克辽林20~30ml加水配为1~2%溶液,内服。
④促进嗳气,恢复瘤胃功能,其方法是向舌部涂布食盐、黄酱、或将一棵树根衔于口内,促使其呕吐或嗳气。静注10%氯化钠ml,内加10%安钠加20ml。
⑤静脉注射,ml25%葡萄糖溶液、ml10%氯化钠溶液、0ml10%硼葡萄糖酸钙、40ml庆大霉素、40ml维生素C、ml碳酸氢钠溶液。
五、瓣胃阻塞
瓣胃阻塞俗称“百叶干”,是指由于瓣胃收缩力减弱,蓄积大量干涸的内容物而引起的瓣胃麻痹和瓣胃小叶压迫性坏死为特征的一种严重疾病。常呈慢性,在前胃疾病中发病率较低。原发性少见,继发性多见。
1、发病原因
原发性阻塞,主要是由于长期饲喂细碎坚实的饲料如麸皮、糠皮或饲喂坚韧而难以消化的饲料如豆桔等,饲料中如混有泥沙则发病更为严重;继发性阻塞,多见于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瓣胃炎、网胃与膈肌粘连、真胃变位、血原虫病及其他热性病。
2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减少,空嚼磨牙,鼻镜干燥,嗳气增加,口腔潮红,眼结膜充血,乳产量降低,前胃迟缓,瘤胃臌气或积食。严重时,食欲废绝,鼻镜皱裂,眼结膜发绀,眼凹陷,呻吟,磨牙,四肢无力,全身肌肉震颤,卧地不起。粪逐渐减少,呈胶冻状、黏浆状,恶臭,后呈顽固性便秘;粪便干燥呈球状或扁硬状,分层外附白色黏液。尿减少,呈深黄色,后期无尿;呼吸、体温和脉率均为正常。
1、预防治疗
预防
①注意饲料配合,少喂坚硬含粗纤维多的饲料,增喂青绿饲料,防止单纯饲喂麸皮、谷糠类饲料。
②保证充足的饮水,给予适当的运动。
治疗
①轻症
可内服泻剂和促进前胃蠕动的药物。如硫酸镁或硫酸钠~g,常水0~0ml,或液状石蜡0~0ml,或植物油~0ml,一次内服。为促进前胃蠕动,可用10%氯化钠液~ml、10%氯化钙液~ml,20%安钠咖液10~20ml和5%碳酸氢钠ml。一次静脉注射。如配合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效果更好。
②重症
可行瓣胃注射。注射部位为右侧第九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相交处,略向下刺入10~12cm。注射药物一般用硫酸钠g,甘油ml,常水0~0ml,一次注入。也可用硫酸镁g,普鲁卡因2g,呋喃唑哃3g,甘油ml,常水0ml,一次注入。
七、皱胃溃疡
皱胃溃疡,是由于真胃炎和胃出血引起的真胃黏膜局部糜烂和坏死。自体消化障碍或因真胃食糜酸度增高,长期刺激真胃所致。以临诊表现厌食、腹痛、产奶量下降和黑粪为特征的消化道机能所能紊乱疾病。可见成年牛和犊牛,它与皱胃左方变位在牛的消化机能紊乱疾病可见成年牛和犊牛,它与皱胃左方变位在牛消化道疾病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严重性在于当急性溃疡时能导致严重的出血性贫血,穿孔时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发病原因
病因还在研究和探讨中,但普遍认为:急性出血性皱胃溃疡常发生于产后的几周内的高产成年牛或产后3~6月的母牛,因此,认为该病与分娩和泌乳有关,据此推测,分娩应激、开始泌乳和饲喂大量谷物三者结合是导致奶牛急性皱胃溃疡的原因。其他的应激如长途运输、外科手术、高产奶牛泌乳早期发生肺炎时间延长等偶尔也可导致发生。人工喂养的犊牛,断奶或停奶之后开始采食粗饲料,也常可发生皱胃溃疡,但这种溃疡一般为亚急性非出血性,吃食大量的精料并饲喂更多的青贮,由于胃酸过高,可导致慢性刺激造成溃疡。
3、临床症状
轻度出血性皱胃溃疡。在正常粪便中混有少量的黑色血凝快时,可怀疑皱胃溃疡,这种粪便可间歇性多次出现。这种牛一般不出现其他症状,如长期失血,可呈现贫血症状,包括可视粘膜苍白,脉搏快。
严重的出血性皱胃溃疡。在溃疡边缘有较大血管破溃时而大量出血,可见病牛明显贫血,但常找不到贫血原因。病牛呈衰弱状,体表发冷,粘膜苍白,脉搏快,心音亢进,伴有杂音,有大量黑色血凝快伴少量粪便,偶尔有腹泻发作,可能持续几天,少数几小时内死亡。
穿孔伴有局限性腹膜炎。其特征是不规则的发热、厌食和间歇性腹泻。以产后不久的奶牛常见。溃疡病变延伸到皱胃壁,形成小的(1~3mm)穿孔,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穿孔附近的腹腔受到细菌感染和机体防卫能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局部炎症反应区。在腹中线右侧皱胃区做腹壁深部触诊时,有疼痛的反应。
穿孔伴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一般穿孔直径大于1~3cm,皱胃内容物进入腹腔,突然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引起病牛衰竭、卧地不起、休克,常几小时内死亡。犊牛患有真胃溃疡后,多不出现明显症状。继发于毛球的真胃溃疡,在右侧肋弓后可以触摸到臌胀的真胃,充满气体和液体。
3、预防治疗
①轻度出血性皱胃溃疡。对轻度出血性皱胃溃疡因出血不多,诊断困难,很少被发现,临床上也无法治疗。如有可以时,日粮中尽量减少精料和青贮,改为青草、干草及低蛋白日粮至少一星期,如需要时可以给予收敛剂(如儿茶胶)和抗酸剂(如氢氧化镁)。
②严重出血的皱胃溃疡。有严重出血的皱胃溃疡,除有价值的动物外,建议屠宰为好。如已诊断而有需要治疗的,可先采取保守的药物疗法(如输血疗法、补液疗法等),后手术治疗。为了减弱真胃中酸性对黏膜的损伤,降低胃蛋白酶的作用,可使用抗酸剂,如氧化镁~0g,每日1次或2次灌服,连服2~3天;硅酸镁每日1次灌服g,连服2~4天。口服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溴二甲基嘧啶,每日每千克体重mg,连服1~2天,随后每日剂量减半,连服3~5天,可控制胃内细菌感染。抑制真胃粘膜的炎症过程。局限性较大的溃疡,可将皱胃内溃疡切除,但弥漫性溃疡是不适宜的。
八、真胃移位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与网胃的左侧与左腹壁之间。其临床特征是慢性消化紊乱。
1、发病病因
引起奶牛真胃移位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干奶期精料、玉米青贮喂量过高;
②妊娠后期,子宫逐渐膨大,膨大的子宫将瘤胃上抬,真胃逐渐向前及腹腔左侧推移到瘤胃左方;
③双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和酮病,可导致真胃迟缓,促使本病发生;
④母牛发情时爬跨,使真胃位置暂时由高抬随即下降而发生改变,也可以成为发病的诱因;
⑤凡能导致皱胃迟缓的因素,均可以引起真胃移位。
2、临床症状
高产牛最易发,病牛食欲减退,有的拒食精料,尚能采食少量的青贮和干草。精神沉郁,体温、呼吸、脉搏正常,粪少而成黑灰色糊状。因瘤胃被挤于内侧,故在左腹壁上出现“扁平状”隆起。用手推动腹侧常有落水音。在真胃嵌留的部位叩诊时,可听到钢管因音,穿刺试验时,内容物酸臭,pH值在2~4.当右侧变位(扭转)时,食欲和反刍停止,粪便减少,推动右腹侧部可以听到落水音,叩诊扭转区可听到钢管音。由于消化紊乱,病牛呈现渐进性消瘦,衰竭无力,喜卧而不愿走动,后期卧地不起。
3、预防治疗
预防
加强围产期母牛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干奶期母牛精饲料的饲喂量,保证充足的干草,增加运动,增强体质,防止母牛肥胖。难产母牛应该加强护理,精饲料逐渐增加,不能为催乳而过度加料,为保证消化道功能尽早复原,要保证干草供给,对消化功能降低的病牛应尽早及时治疗,及早康复。
治疗
(1)左方变位
①滚转法:先使病牛呈左侧横卧姿势;再转成仰卧势,即背部着地,四蹄朝天。随后以背部为轴心,先向左滚转45°,回到正中,再向右滚转45°,再回到正中,如此来回地左右摇晃约3min,突然停止,使病牛仍呈左侧横卧姿势,再转成俯卧式(胸部着地),最后使之直立,检查复位情况。应用此法时,先使病牛饥饿数日,并限制饮水。
②手术法:病牛站立保定。组织两个手术小组,同时在左右侧腹壁切开,然后术者从左侧切口伸入手臂,将皱胃向下向左推压;右侧者,将皱胃向右方拉,这样可使皱胃复位,将皱胃侧壁固定在正中线上约10cm,最后闭合创壁。
③药物疗法轻症的病牛,可采用保守疗法,口服消气灵1瓶,陈皮酊50ml、10%氯化钠ml,10%安钠咖30ml,5%葡萄糖氯化钠0ml,5%碳酸氢钠ml,氢化可的松ml,维生素Bml,维生素C50ml一次性静脉注射,并强制运动半小时以上。
(2)右方变位
右方变位应尽快手术整复,切开右侧腹壁,排除真胃内的气体和液体,使其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发病机制尚在研究之中,但普遍认为怀孕后期减少谷类饲料,适当加强怀孕牛运动,产前减少精料量,其他饲草可按需要采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