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

一、流感及其危害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流感常引起的并发症有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心包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根据WHO估计,每年的季节性流感可导致5%-10%的成年人和20%-30%的儿童患病、30万-万重症病例和29万-65万人死亡。二、流感的流行特点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危害较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易变异,呈季节性流行特点,冬春季为流行季节,每年流行的强度和流行亚型有所不同。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流感每年10月逐渐增多,12月、1月份达到高峰,2月份逐渐下降,4月份流行结束。一般来说,每年的流感流行季节四种亚型(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会同时出现,但会有1-2个主要的流行型别。同时,每隔1-2年流行型别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年份循环流行,这也是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今年10月将进入流感流行季节,由于流感病毒变异等因素,流感流行优势型别也会随之变化,至于可能流行的具体优势型别难于预测,只有进行实时监测才能确定。总之流感以冬、春季流行为主,不同亚型交替出现,其不同亚型流行强度在各年间存在差异,优势亚型出现没有明显的规律。三、流感如何预防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必须戴口罩,并及时更换口罩。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传染他人。3.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感染流感机会或传染他人。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5.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医务工作者等是优先推荐接种人群。6.流行期间如出现流医院就诊,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7.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8.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9.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少挖鼻、揉眼,以免将病毒带到眼睛、鼻子的黏膜上,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免洗手部消毒液,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电梯按钮、门把手或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10.保持社交距离,保持人与人间隔一米原则。四、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的区别1.普通感冒: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症状较轻,一般没有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并不是传染病,而是常见的疾病,属自限性疾病,一般3-5天可以自愈。2.流感:病原体为流感病毒,症状为高热、咳嗽、咽痛,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热程相对比较长,一般是3-5天,流感也可引起肺炎,但是并不常见。3.新冠肺炎: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nCoV),从临床表现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主要的表现是发热,可合并干咳、乏力、呼吸不畅等症状,流涕、咳痰等其他症状少见。另外,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约50%的患者多在3-5天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五、怎么判断是否得了流感1.流感起病急,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2.流感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3.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六、得了流感会怎么样多数人表现为轻症,可在一周内自愈,部分人群特别是孕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可导致并发症,出现严重临床后果甚至死亡,因此,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guig.com/scxxby/6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