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肺炎
(一)定义
肺炎链球菌肺炎或称肺炎球菌肺炎,是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位。(简答)本病主要为散发,可借助飞沫传播(简答),病人多为无基础疾病的青壮年及老年人,男性多见。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和胸痛为特征。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多选)
肺炎链球菌(肺炎最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多选)。肺炎链球菌对紫外线及加热均敏感,阳光直射1小时,或加热至52℃10分钟即可杀灭,对苯酚等消毒剂也较敏感,但在干燥痰中可存活数月。
肺炎链球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多选),当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或有免疫缺陷时,肺炎链球菌可进入下呼吸道而致病。肺炎球菌的致病力是荚膜中的多糖体对组织的侵袭作用(多选),首先引起肺泡壁水肿。典型病理改变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炎症消散后肺组织结构多无破坏,不留纤维瘢痕,极少数病人由于机体反应性差,纤维蛋白不能完全吸收而形成机化性肺炎。
历年真题
下列关于肺炎球菌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为革兰阳性球菌B.毒力大小与荚膜中多糖结构及含量有关
C.是引起人类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D.在干燥的痰中可存活数月
E.不寄生于正常人的鼻咽部
答案:ABCD。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A)。引起的肺炎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位(C)。肺炎链球菌对紫外线及加热均敏感,阳光直射1小时,或加热至52℃10分钟即可杀灭,对苯酚等消毒剂也较敏感,但在干燥痰中可存活数月(D)。肺炎链球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当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或有免疫缺陷时,肺炎链球菌可进入下呼吸道而致病(E不对)。肺炎球菌的致病力是荚膜中的多糖体对组织的侵袭作用(B)。故E不选。
(三)临床表现?
诱因
发病前常有淋雨、受凉、醉酒、疲劳、病毒感染和生活在拥挤环境等诱因,多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症状
临床以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为特征。体温可在数小时内达39~40℃,呈稽留热,可伴患侧胸痛并放射至肩部或腹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故病人常取患侧卧位。痰少,可带血丝,24~48小时后可呈铁锈色痰,与肺泡内浆液渗出和红细胞、白细胞渗出有关。
体征
肺实变期有典型实变体征;消散期可闻及湿啰音。本病自然病程约1~2天。
并发症
感染严重时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多见于老年人。
X线
X线表现常呈多样性,可呈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阴影,好发于右肺上叶、双肺下叶,在病变区可见多发性蜂窝状小脓肿,叶间裂下移。消散期,因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状区域吸收较快而呈“假空洞”征。一般起病3~4周后才完全消散。
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检出肺炎链球菌有确诊价值
(四)诊断要点?
根据寒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鼻唇疱疹等典型症状和肺实变体征,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病原菌检测是本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五)治疗要点?
1.抗感染治疗一旦确诊即用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首选青霉素G。抗生素疗程一般为5~7天,或热退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2.对症及支持治疗
3.并发症治疗高热常在抗菌药物治疗后24小时内消退,或数日内逐渐下降。如3天后体温不降或降后复升,应考虑肺炎链球菌的肺外感染或其他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如脓胸、心包炎、关节炎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防治感染性休克。
历年真题
1.肺炎球菌性肺炎病治疗首选的抗生素为
A.庆大霉素
B.青霉素G
C.红霉素
D.四环素
E.链霉素
答案:B。一旦确诊即用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首选青霉素G。
2.患者,男,40岁,发热、咳嗽、胸痛伴意识模糊半天。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血压为70/40mmHg,脉搏为次/min。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6×/L,中性分类为85%。X线胸片:右上肺有大片密度均匀阴影,该患者的诊断首先应考虑为
A.结核性胸膜炎
B.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C.支原体肺炎
D.休克性肺炎
E.肺脓肿
答案:D。X线胸片:右上肺有大片密度均匀阴影,有发热、咳嗽,诊断为肺炎,血压70/40,意识模糊,面色苍白,诊断为休克性肺炎。?
相关课程扫描下方